本市首批危旧楼房改建试点项目,朝阳区劲松一区114号楼目前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进入装修阶段。北京建工五建集团项目经理孟樊军说,抓紧今年最后的黄金施工时间,尽早完成项目重建工作,让66户居民能够明年8月底前实现回迁是他们团队的终极目标。

        劲松一区114号楼老楼建成于1978年,经过几十年时间,面临楼体老旧、内部墙体破损、墙皮开裂脱落、室内漏水等问题。

        2020年7月1日,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遵循区域总量平衡、户数不增加的原则下,简易住宅楼和经鉴定没有加固价值的危旧楼房可通过拆除重建方式提升使用功能。

        市国资委高度重视该项目改造建设,提出要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存在的群众工作、资金平衡、施工组织、物业费收缴等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全力予以突破。经过市国资委、属地、企业共同协商,最后拿出国企主导、多方联动、共同解决老旧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新方案。

        劲松一区114号楼的重建采用“四方共担”全新出资原则,其中由劲松街道办事处作为组织实施主体产权单位,北京建工五建集团承担拆除重建的施工作业任务,愿景集团作为社会资本投入,负责后期运营工作。

        如今重建的114号楼已经主体封顶,回忆施工全过程,孟樊军坦言虽然只盖一栋住宅楼,但其难度相当高。临近三环路、西侧距离居民楼最近仅8米、北侧紧邻垂杨柳医院、地下是通行的地铁10号线。“我们要保证施工时对居民影响降到最低,拆除工作就不能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否则噪音和扬尘必然影响周边环境。”孟樊军说,通过专家论证,改造团队将整体拆除改为分步骤拆除,先由工人对楼内的管道、门窗进行拆除后运至指定地点进行资源化利用,随后再对结构进行拆除。为了避免扬尘,每段建筑拆除时4台水枪持续向作业面喷射。

        “如果按照工程量计算,这个楼采取常规拆除算上运输时间应该也就不到半个月,而采取这种拆除方案,我们足足花了接近一个月才实现场清地平。”孟樊军说。

        除了拆除复杂,疫情的反复也影响到项目进度。“我们在年初就考虑到疫情的影响,提前囤积了一部分材料,项目内部的施工建设没有因为材料不足而停工,这也保证了我们按时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的目标。”孟樊军说。

        重建后的114号楼不仅居住环境翻新,还实现了电梯入楼,让以前老旧危楼变身为一梯三户的现代化住宅。项目部还对户型进行了调整优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房屋厨卫狭小以及客厅面积不足的问题。除了居住品质提升外,项目部严格遵循政府要求,为每户居民“腾挪”增加约6.5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为提升居民对重建房屋的满意度,早在2020年11月,项目部就根据政府要求组织召开了居民见面大会,66户居民在现场听设计师对重建情况特别是户型设计介绍,提出意见建议。项目部还联合属地街道对居民进行了两次意见征集,确保居民意见得到充分反馈,并针对居民合理需求进行了设计方案的优化,确保每一户居民在签署建设协议时能够看到自己未来房屋的户型图,让居民未住新房,先了解新家布局。

        根据施工安排,该项目将于明年8月向66户业主交付,同时地下约700平方米的空间也将成为小区物业用房及便民服务设施所在地,为周边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