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明进行场馆设备设施安全检查 ■记者 刘偶/摄
2022年中秋节,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家人团圆的喜庆时刻,而对张树明来说,心底里却对这个中秋多了一份不舍之情。张树明,现任中建二局三公司国家体育馆冬奥改造项目经理,是曾参建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双奥项目经理。自2018年入驻国家体育馆施工后,今年是他在项目过得第四个中秋节,同时也是他在此过得最后一个“冬奥中秋”。
走进冬奥会之后的国家体育馆,偌大的场馆内一片寂静祥和,没有了赛时人来人往的喧嚣。正在进行每日场馆巡视的张树明边走边告诉记者,项目目前刚刚完成冬奥会运动员更衣室、残疾人座椅等临建设施拆除,正在做拆除后局部收尾和工程结算工作,待最终通过验收后,预计10月初项目部正式撤场。
随着冬奥会结束,张树明带领的35人的项目团队,如今仅剩12人,大批项目人员都已经根据上级安排被调往其他项目部。张树明介绍,由于场馆部分设施还需要根据场馆方未来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因此我们留下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最后收尾工程改造。“像我们正在进行的一层冰球场更衣室淋浴设施改造,就是由于冬奥会临建更衣室全部拆除后,为方便之后来此参赛的运动员能有更便捷的洗澡更衣环境,而进行再次改造。”张树明补充说。
作为在场馆内度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今年张树明提前一个多礼拜就开始张罗中秋节聚餐活动。采购月饼、安排菜单、组织活动,身为项目经理的张树明如今没有了建设压力后,闲不住的他又主动接起了项目工会的活。“虽然现在大部分人都走了,就剩我们十几个人留守,但只要有一个弟兄在,我也得给大家伙儿过个‘像样’的中秋节,这个‘家’不能散。”张树明说。为了过好这个最后的“冬奥中秋”,近期张树明只要跟曾经在此奋战过的同事通电话,最后都会带上一句,“中秋没事就回来聚聚”。
四年,四个中秋,谈及各中的区别,张树明介绍,今年是心情最轻松的一次,也算真正尝出来了“月饼”的滋味。“第一年,为方案急,第二年,为施工急,第三年,为防疫急,今年,终于踏实了。”在外人眼里,四年来,张树明并没有什么改变,只是鬓角增添了些许白发,但走路依然大步流星,办事还是那么果敢干脆,但在他内心深处,四年来对“小家”则更多了一份愧疚。张树明虽家在北京,距离项目也只有10余公里,但他回家的天数不足一半。2021年在孩子备战中考期间,由于当时项目正值测试赛,是场地制冰关键时刻,为此他连续数月坚守在项目一线,直到孩子军训完上高中后才抽出时间回家得以相见。
作为参建过两次奥运工程的项目经理,张树明的项目建设经验难能可贵。谈及哪些好的施工经验可供大家分享时,张树明说:“做冬奥工程,要求管理者必须要具备前瞻性、预见性能力,不拖不等不靠,是干好工程的关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