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亮马河观景带迎接各方游客                                     ■记者 董一鸣/摄

        原址拆除原貌重建,让劲松114号楼重获新生;临水而修亮马河景观带,将曾经昏暗少光的河岸变身“夜游星河”;碳纤维、BIM等新材料新技术引入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苏式风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楼群“问诊把脉”……2022年服贸会上,北京建工五建集团展示了包含老旧小区改造、公共建筑改造、城市环境整治等5项城市更新工程成果,形成了自上而下、由里到外的城市更新体系。

         从危旧房到临河路的自上而下更新

        2020年7月,北京市出台《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遵循区域总量平衡、户数不增加的原则下,简易住宅楼和经鉴定没有加固价值的危旧楼房可通过拆除重建方式提升使用功能。

        而建工五建集团早已迈出城市更新脚步。建成于1978年的劲松一区114号楼是当年试点建设的框架轻板实验楼,不具备抗震加固条件。2021年12月4日,朝阳区劲松一区114号楼启动原有楼体拆除。根据设计,改建后的老楼户型将会得到极大优化。劲松一区114号楼的改建首次采用政府、产权单位、社会资本、居民“四方出资”的共担模式,为后续同类型改造创出一条新道路。

        如果说劲松一区114号楼实现了城市更新中开创性的改造,那么亮马河沿线景观廊道建设工程则将城市的那些看不见的地方进行更新。该项目技术人员李永胜表示,整个工程的最大亮点便是如何“衔接”。“我们的工程需要与原有亮马河河道以及周边环境进行有机融合,衔接的品质决定了改造的效果。”李永胜说。

        比如针对原有河道两侧照明不科学的情况,改造团队通过对现场的勘察,并结合乔灌木的位置以及道路走向对路灯和景观灯进行细致划分,确保既有照水面和草坪的景观灯,也有为行人照明的路灯,还有与周边建筑自身灯具的有机融合,确保每一束灯管都能发挥作用;针对既有地铁线路通风井道占据改造区域,技术人员结合鱼翔浅底的概念,将通风井道设施包裹一圈钢板并在上面绘制了鱼鳞彩绘,让设施毫无违和感地融入到环境中;改造中,项目充分考虑可再生材料的应用,在远离水岸一侧采用了再生骨料作为建筑原材料进行地面铺装,实现了城市更新中的环境保护。

         从老建筑到老街道的由内而外改造

        随着城市更新工作的全面推广,北京市相关部门陆续推出了覆盖多个领域的40多项政策文件,并积极推动了多种类型的城市更新具体实践。近日市人大常委会更是将加快城市更新纳入2022年度立法计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楼群(主楼、主南、主北)抗震加固及装修改造工程可以说是该企业参与城市更新改造的标志工程之一。“该项目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援建的建筑,历经几十年的使用,遇到了设备老化、结构损坏等诸多问题,我们的改造也遵循了由内而外的改造方式。”建工五建集团副总经理郭壮说。

        城市更新并非拆旧盖新,而是要将具备城市历史风貌的建筑和街区进行保护性修缮。改造前,技术团队将该建筑所有结构部分进行了扫描与计算,采用粘钢、碳纤维等新材料和新工艺对建筑的墙、柱、顶板进行原样加固。“我们改造中尽量不增加原有建筑的体积,除了必要的植入钢筋进行加固外,所有的建筑几乎实现了零增肥。”郭壮说。该项目将内部的管线通过BIM三维扫描技术进行了重构,更换了几乎所有的管线,并按照使用功能增添了部分管线,重新进行了排布和封闭,同时对外立面进行保护式清理,让建筑外观保持了原本的风貌,实现了整个建筑的重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楼群关注结构安全,那么平安大街(二期)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则是一次对胡同彻头彻尾的更新。改造中,技术团队查阅了胡同历史资料和图片,结合现场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造方案,围绕建筑风貌整治、道路交通优化、景观环境提升开展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对胡同中常年存在的私搭乱接等问题,实现了“多杆合一”和“箱体三化”等目标,其中对于老建筑的修复均采取最小干预的方式,仅对局部破损部位进行简单修缮,力图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保留其原有历史风貌。

         从陌生感到熟悉度的模式复制

        如何快速实现城市更新模式的复制?郭壮坦言,形成一整套可复制可衍生的城市更新体系是快速推动项目实施和落地的重要方式。

        海口西海岸贯通更新工程项目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全长7.1公里,建工五建集团项目部结合海口独有的生态环境资源打造优质滨海公共开放空间,深度挖掘海口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打造海口市滨海经济带,实现了西海岸13.1公里漫步道、跑步道与骑行道的三线贯通,盘活带动了西海岸文体休闲资源,提升城市形象,而这一项目的植被组合、景观造型等经验也已经在企业其他项目得到应用。

        郭壮表示,从对城市更新的陌生到如今参与老建筑复建、保护性修缮,以及对城市街巷的改造升级,进而参与到景观道路的升级,建工五建集团实现了全面参与城市更新工作,更是围绕诸多项目更新过程总结出了一套城市更新体系。

        近年来,该企业将城市更新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从新入职员工培训中就注重将城市更新理念进行灌输,同时将新员工放到城市更新项目中,并采取导师带徒的方式进行锻炼,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政策要求和标准,更好地理解城市更新的意义。

        除此之外,该企业还围绕城市更新不同项目的类型和特点定期召开座谈交流会,将新理念、新要求、新工艺、新材料等内容进行研究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总结了自己从事城市更新的体系,并将其进行复制,形成更多城市更新的‘五建案例’。”郭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