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庄隧道右洞贯通 ■记者 刘偶/摄
1项省部级工法、2项国家实用发明专利、3篇国家核心期刊论文……在总长度不到300米的国道109齐家庄隧道,爆破振动、超浅埋注浆、古树保护等多项难题被一一攻破,并形成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8月12日,由北京市政路桥股份公司工程总承包二部国道109项目部承建的齐家庄隧道,经过288天不懈努力,顺利实现右洞贯通。至此,齐家庄隧道双向贯通,国道109新线高速向2023年年底全线贯通的目标又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水封法爆破降低掘进振动
齐家庄隧道全长仅298.714米,单洞设计车道2条,最高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但是,齐家庄隧道周边环境特别复杂,隧道进口距离齐家庄村民房屋最近距离不足30米,隧道出口距离村民房屋也仅距离约50米。附近村民因为担心爆破会使房屋受到损坏,多次到施工现场进行交涉。
为能顺利开展施工,项目部兵分两路,一方面委派工程部人员积极与村民协调,逐户进行现场查勘;另一方面迅速通知技术部人员,专门请来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现场查勘,召开专题讨论会,并将爆破方案进行调整。
减小隧道掘进进尺、增大钻孔密度、改用水封法爆破,改善填塞质量,减小单孔装药量......项目总工葛晨雨告诉记者,相比传统爆破法,水封法爆破具有降尘、降噪等优点,同时为了尽可能减少爆破振动,将每次掘进从1.6米改为0.8米,同时每次爆破孔数量从106个增加到218个,有效降低了爆破对村民的影响。“我们后期经过实际测试,改进后的爆破噪音可以严格控制在65分贝以下,相当于小轿车爆胎。”葛晨雨说道。
超浅埋注浆保证山体安全
在齐家庄隧道右洞,该隧道地质表层为填土层,下部为强风化安山岩,山体破碎。由于隧道洞顶埋深较浅,最浅处仅不到6米,最深处也仅有16米,为保证施工安全,项目部决定先采用全断面地表注浆,再进行开挖。地表注浆采用50毫米钢管桩,间距1.5x1.5米梅花型布置。钢管打入深度为仰拱下2米,浆液采用水泥浆液。在开挖阶段,发现该地段地下水较丰富,通过与设计、业主沟通,改变工艺方法,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进行注浆。
葛晨雨告诉记者,虽然山体结构大致相同,但在细节处还是有所区别,而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作为隧道山体固化稳定剂。“我们必须找到最通用、最适合当地地质的注浆参数。为找个最终配比参数,工作人员先后进行了1个多月上百次配比试验,最终将双液浆凝固时间定在3—4个小时。”葛晨雨说。
道路让位保护古树
齐家庄地处百花山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初勘放线时,项目部发现在齐家庄后山上有六十多棵古柏树,经北京市园林局专家现场踏勘后,要求更改道路设计方案,保护全部古树。
“建筑让位古树”,项目人员告诉记者,当时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召开多次专题会议研究,一起协商如何修改施工方案。最终,依照“古树保护先行”的原则,各方统一确定将一部分挖方路基改变为隧道,并同步对道路、入口等规划布局进行调整。“此举虽然大幅增加了施工周期和难度,但是为保护古树,这都是必须做的。”葛晨雨说。
在施工期间,为了保护好古树,项目部指定了专人进行监控和养护,从日常沉降检测到浇水养护,已成为项目人员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据了解,经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目前这些古柏树全部长势良好,与现代建筑和谐并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