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万松在项目参与帮扶的内蒙古乌兰陶勒盖村内留影 ■企业/供图
“万木丛中松毅坚,意气风发挺霜寒。”在严寒风雪中,松树永远是傲骨迎风,挺霜而立。徐万松身上正具备了松树的坚毅品格,他扎根一线,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超越了平凡,超越了自我,他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曾获得多项省部级荣誉和成果,今年,徐万松更是被光荣授予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党建引领 团队建设的带头人
今年48岁的徐万松,1991年入职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二局一公司),从一名汽车维修工到材料管理员再成长为项目党支部书记,徐万松抱着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心态去认真地做每一件事。他先后参与了内蒙古时代中天、永泰城、内蒙古艺术学院等5个重点民生工程的建设,祖国北疆——内蒙古就是他战斗的“根据地”。
徐万松说,项目团队的战斗力取决于党支部的凝聚力。为了把每一个工程都建设好,他抓牢思想政治建设,以支部为载体,丰富团队文化,解决职工难题。他精心策划青年成长沙龙,倾听员工心声,更多的员工在岗位上脱颖而出,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他将“打造优秀的团队,追求阳光下的收入”作为团队核心理念,竭尽全力发挥好项目职工之家、党员先锋队、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带领党员抓成本、督现场,带头攻坚克难,创新创效,干过的每个工程都高质量的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项目团队先后荣获了全国工人先锋号等20余项荣誉。项目支部9名党员中,2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1人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总工,1人荣获呼和浩特市五一巾帼标兵,2人当选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大家笑称徐万松是“荣誉收割机”,只有他心里清楚,荣誉的背后是团队所有人辛苦付出,这些先模人物就象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引领着项目全体员工团结拼搏,砥砺奋进。
融入中心 品质保障的守护人
徐万松常说,“项目党组织负责人不仅要抓好党建工作,更要结合专长,融入中心工作。”他牵头成立党员督察队,开展废旧物资、成本管控、安全生产等六大监督。一次材料验收稽查时,他发现钢筋料牌与合格证数据不符,大家考虑到施工进度都说:“现场急,先用吧,估计没啥大问题。”但是他力排众议,坚决反对。经查验,发现是供应商把证书拿错了,虽然供应商及时更换并提供了产品质量证明,但他还是不放心,直到试验员现场采样复试合格后他才在验收单上签字。他深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绝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凭着这股子肯吃苦、敢攻坚的拼劲儿,他带领团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多次收到业主的表扬信。项目团队先后荣获全国3A工地、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多次承办省市观摩活动,项目因此成为属地、系统乃至行业品牌的代名词,60余家房地产、建筑施工企业多次慕名交流学习,为中建二局在祖国北疆塑造了令人称赞的口碑。他非常关注安全生产,以专家身份受邀参编了《内蒙古自治区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图集》。
胸怀大爱 传递幸福的有心人
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项目的“大家长”,后勤的“总管家”,徐万松牵挂着职工的一言一行,解决好职工的每一个需求,将项目的关爱传递到每一名职工的心坎里。他创新举办“亲情呼唤安康”活动,每年邀请职工、农民工子女来工地团聚;设立项目职工书屋,职工集体生日会、“电影日”和文体团建活动,提升项目凝聚力;为了让职工和工友们有情感寄托,他邀请电视台为工友们拍摄“劳动美”主题宣传片;工友可免费参加体检、健康讲座、义务理发等,“家”的温暖拉进了项目和工友的距离,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提升。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徐万松胸怀大爱,践行社会责任,彰显央企担当。小到带领青年员工上街扫雪保障行人安全,帮助附近出现塌方的工地抢险,为工地附近停水的小区义务送水等;大到参与扶贫攻坚,带领团队翻山越岭200多公里,半年内往返于国家级贫困村——武川县哈拉合少乡后营子村20余次,为贫困户送去鸡苗,组织党员在业余时间用废旧模板制作鸡笼,帮助村民修缮危房和水利设施,提供帮扶资金、成立村里首个“爱心帮扶超市”等。在他的助力下,该村于2019年实现全面脱贫,项目团队也赢得呼和浩特市爱心奉献企业称号。
面对呼和浩特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徐万松组织项目职工向市总工会、属地防疫点等单位捐款、捐物,并制作公益短视频,呼吁大家为呼和浩特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该视频登上了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官方抖音平台,收获广大网友的点赞支持。
荣誉化作坚定前进的脚步,带着家人沉甸甸的牵挂,怀着对企业深厚的情感,肩负着建设者无限的责任感,徐万松用胸前这枚熠熠生辉的奖章告诉大家:不甘平凡,致力超越,每个人都能得到这样的荣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