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具中国风的莫斯科米丘林大街地铁站 ■企业/供图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负责设计的首个欧洲地铁项目——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环线西南段项目12月7日正式开通,俄罗斯总统普京以视频连线形式出席通车仪式。这是全球最长的地铁环线——全长70公里的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线的一部分,被喻为“中俄友谊的新地标”,为辞旧迎新的莫斯科献上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
60年“沧海桑田”的巨变
2013年10月,城建设计开始积极探索莫斯科地铁设计市场,2016年10月,成功签约“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环线西南段项目”。设计标段全长5.4公里,包含维尔纳斯基大街站、米丘林大街站、阿米尼耶夫斯卡耶公路站3个车站及相邻的4个区间。当年曾留苏并获得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博士学位的施仲衡院士听到中国企业承接了莫斯科地铁设计工作时,激动地嘱托道:“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做好!”
1956年我国组建“北京地下铁道筹建处”,总结吸收苏联等地铁建设经验纳为己用,老一辈北京城建设计人和铁道兵历时10余年完成了新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的设计和修建工作。
60多年后,莫斯科的地铁设计团队吸收了包含中国文化设计元素等内容,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文化融入车站装修风格,实现了技术和文化的深度融合。
走进米丘林大街地铁站,红色立柱、团寿纹、祥云等中国元素亮相莫斯科秋地下艺术殿堂,成为“中俄友谊新地标”。莫斯科建筑委员会会长、首席建筑师谢尔盖·库兹涅佐夫表示:“米丘林大街站的设计构思巧妙地将植物的主题和中国汉字结合起来,在纪念命名此站的生物学家伊万·米丘林的同时,也向地铁的中方设计团队及建设者们表达了敬意。”
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线西南段片区居住着约34万居民,10余万居民居住在新车站的步行范围内。西南段地铁环线的建成将使当地居民日常通勤时间减少40%。
跨国建设理念的碰撞
俄罗斯地铁车站站台多采用岛式站台,部分采用侧式及混合式。车站面积较大,一般为地下三层,车站站厅位于车站两端,不连通。中国的车站面积较小,一般为地下两层,车站站厅相互连通。
在米丘林大街站,地块周边居住区很多,设计师提出了地铁车站及地面一体化开发的商业理念。方案得到莫斯科市长及建筑委员会的一致认可,地铁建设管理部门也将地块用地调整规划,采取一体化开发模式设计,项目完成施工图设计,并已开工建设。建筑委员会对米丘林大街车站装修风格采用“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相融合的方案,在审批过程中,委员代表中的市民代表有的不喜欢红色,有的市民代表认为高傲地斯拉夫民族不需要引入东方文化。设计师几经修改方案,与俄方总体设计单位不断沟通,多次与建筑审查委员会委员耐心的讲解,终于在修改到第七版方案后,获得了俄方民众的认可,通过了建筑委员会的方案审批。
2019年初,当国内欢度传统佳节春节时,身处莫斯科的设计师在例行现场检查中,发现阿米尼耶夫斯基公路站的主体基坑地质实际情况与勘察报告的差别较大,基坑西南角的地质发现软弱地层,导致该部分的地下连续墙发生了变形超标。在国内休假的结构专业负责人被一个电话紧急召回莫斯科,设计师下了飞机直接奔赴施工现场。在调查了解完现场情况后,紧忙赶往办公室,与俄籍技术总工一起修改基坑支护方案。
在区间隧道中,俄罗斯规范中明确要设置多个不同功能的附属结构,主要为通风井、集水泵站和联络通道。这些附属结构在中国地铁区间里也有,只是间距要求和规模与俄方不同。中方团队优化组合,采用不同方式介绍中国做法的优点,俄方设计师认为自己的方案是传统做法,能满足本国规范和标准,没兴趣研究中国做法。在坚持不懈、细致沟通下,俄方设计师答应试用。经过与审批部门一轮又一轮的沟通交流,终于接受了中国的做法。
从“水土不服”到“融合发展”
虽然中俄两国地铁设计在规范标准、材料参数、计算软件、计算模型方面有较大差异,但是对履约莫斯科地铁项目信心满满。可是,设计团队谁也没想到,从项目设计伊始到开通运营,可谓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马拉松”,时至如今,团队里每个成员仍然记忆犹新。
艰难时刻,公司总部果断决策,在俄罗斯成立分公司,招聘当地员工与中方设计团队一道开展设计工作。公司党委及工会组织,政策同步、保驾护航,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项目组首先聘请了专职律师、财务人员,帮助制定了分公司的章程。陆续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专业化、属地化的工作团队。中俄两国设计师深入学习、主动适应,攻坚克难,大胆创新,持续推动设计工作良性发展。
最终经过19个月、200多次专场答辩会审,初步设计10个阶段的报审图纸,均一次性获得俄罗斯国家鉴定委员会的批复。这是外国设计公司在俄罗斯地铁图纸审批中的第一次!
为增进俄方人员的信任,公司组织3次俄籍设计师、审批专家来中国交流参观。莫斯科第三设计院院长安娜女士在参观并乘坐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后感慨万千,说道:“我之前在卡塔尔乘坐过最快的地铁时速达到100公里/小时,现在这个记录被160公里/小时打破了。”分公司俄籍设计总工塔基安娜表示:“刚开始我并不接受项目的执行思路。2018年参加公司在北京的年终表彰大会,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公司。我为能成为公司的一员而骄傲,为能与中国同事一起参与莫斯科地铁站的设计而自豪。”
设计团队以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环线西南段项目为背景,在公司质量管理基础上,参照当地管理规定程序,组织编制了《俄罗斯分公司设计管理规定》,这是结合俄罗斯项目特点编制的设计咨询工作指导书,是分公司质量管理的基础性文件汇编,为项目质量全过程管理奠定了基础,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项目推进过程中,设计团队及时总结经验,编制完成了《中俄地铁设计技术对比》,为两国地铁工程学习合作提供了参考,更为后续市场拓展奠定技术基础。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