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院承担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赛场——卢赛尔体育场主体钢结构等设计任务(效果图) ■企业/供图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入关键转型阶段,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需要从量的增长彻底转向质的提升,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推进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设。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充分利用城市设计作为技术支撑,从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推进居住社区建设,加强城市风貌管理等方面着力,贯彻落实新理念、新要求,持续推进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城市设计是用来解决多种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更加关注城市有机更新,关注人的需要,大力完善城市设计制度,把城市设计作为城市更新行动的精细化手段,把城市织补好、修补好、重构好,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彰显城市精神风貌。
(一)要用好设计手段。要分层次、有重点做好城市设计。
(二)注重多方参与。需要深度的社会参与,广泛形成共识。
(三)要探索新技术应用。依托大数据、多传感器等新技术,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制度构建。完善城市设计制度体系,将城市设计工作贯穿于城市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二、迎接新基建,走向新建筑
智能建造时代来临,设计院、设计师如何能站住“C位”关键就是要——迎接新基建,走向新建筑:构建数字化设计体系、一体化集成设计和BIM技术的应用。在相关企业争食全过程“大蛋糕”的当下,“一体化集成设计”也许会成为设计企业的“独门秘籍”
近十年来,北京建院以BIM技术为代表的数字设计与建造技术的“一体化集成设计”取得重大进展,在凤凰中心、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尊、大兴国际机场、国家速滑馆、丽泽SOHO、北京环球影城、上海迪士尼乐园、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等典型项目中,从AI赋能设计到智慧施工、智慧运维,各领域各阶段均有深度应用,积累了大量经验。这些技术、经验、数据的积累,为内循环情景下,新基建与城市建设和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构建系统化运营体系,夯实内部管理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规划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强化管理提升!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及公司三步走战略的逐步落实,过去小修小补式的管理优化已经难以满足公司发展要求,内、外环境的变化驱动公司需要从局部的管理职能调整向系统性运营体系调整转变,经营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等都将带来新的变化。所以必须要求我们:认清形势,定准目标,找准路径,真抓实干。
(一)锚定一个目标。建设“国际一流的建筑设计科创企业”。
(二)抓住两条主线。企业运行和主业运营。企业运行:构建系统化的运营体系,借助BIR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管理数字化转型。主业运营:借助优势主业,对接产业化思维,以数字科技为基础,建筑科技为内容,数字设计为手段,实现主业数字化转型;借力数字化营销手段,打造第一家数字设计院。
(三)解决三个问题。创作问题;质量与服务问题;增长发展问题。BIAD创作观:一体化集成设计;内外审及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调查;市场拓展中心。
(四)强化四项管理。盈利模式创新,组织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盈利模式清单;综合设计院、研究院、建筑创作中心、建筑规划中心;业财一体化的项目运营组织管理,大部制;规划模板、数字营销。公司层面:董事会,党委会,经理层务虚会。公司与职能部门:总经理办公会、调研职能部门例会、领导每周报道制。公司与设计部门:支部书记会,大院长会。重点工作专班。
(五)关注五大维度。大数据;大市场;大营销;大资源;大设计。
(六)强调六个一。一个企业;一套班子;一个目标;一个体系;一种声音;一干到底。
今年7月、9月,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几乎是“全民总动员”的节奏。强调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未来设计和设计企业将承担怎样的角色?不仅值得关注和思考,最重要的是要即刻付诸行动。
麦肯锡近期也发布了一篇关于建筑业生态链重组的研究报告《建设的下一个常态:破坏如何重塑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指出,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进步,现有的建筑生态体系被破坏后再重组,成为必然趋势。未来的建筑生态系统会有一个更加标准化、更统一和集成化的建设过程。所以,作为日益面向国际的中国建筑业,走向设计施工一体化、工业化的集约式建造模式则成为必然之举。
上述两个《意见》中也对设计及设计企业提出明确要求:“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积极应用自主可控的BIM技术,加快构建数字设计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实现设计、工艺、制造协同”。其中的关键词是数字化设计体系、系统化集成设计和BIM技术的应用。文件同时提出,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和设计单位全过程咨询服务。在相关企业争食全过程“大蛋糕“的当下,一体化集成设计也许会成为设计企业的“独门秘籍”。所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建筑设计科创企业”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增长范式拐点:中国经济下个10年增长的核心动力,将来自科技带来B端效率提升和供给侧创新,由ToC为主的前端创新转为ToB为主的后端创新科技驱动的自动化、智能化、云端化。未来商业将逐步转向技术驱动:AI的四波浪潮及前沿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
“十四五”期间的主题:高质量发展;企业三年行动纲领重点;管理提升,对标一流。在高质量发展中,我们行业确实面临很多新问题。现在我们的设计院管理普遍导向是产值导向,不是质量导向,更没有价值导向。产值导向的负作用不可低估,它与高质量发展是不协调的。现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设计院一定要意识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国家战略,设计院一定要把思路统一到这个高度。当然高质量发展跟我们外部环境宽松有很大关系,我们期待能够有较好、宽松的环境来研究质量问题,其实我们的质保体系很多地方都有待加强和提升。
国家标准是基础,必须要满足。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都必须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基础之上,高于国家标准,比国家标准更严。在新的时代,设计院要保持“韧性”,稳步跨越经济周期,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