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集团东升科技园二期项目施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记者 董一鸣/摄
拎起一根黑色数据线,北京建工集团东升科技园二期项目L24地块安全员刘爽将两头分别固定在手机和一副眼镜上,带上眼镜,揣好手机,一根外露的数据线让他在施工工地格外显眼。来到施工现场,透过眼镜刘爽看了一眼身前的工人,眼镜框里立刻显示出这名工人的姓名、工种等信息,同时手机上,这名工人本月的违章记录也显示出来。
这副眼镜便是该项目智慧建造的一个缩影。在这个项目诸多智慧元素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用项目总工程师张世功的话:“我们手里有一把智慧建造的好牌,我们也将用这手牌打出最漂亮胜利局。”
“监察”眼镜自动识别违章
东升科技园二期项目总建筑面积73万余平方米,如此巨大体量带来的工程占地面积达到近9万多平方米。“如果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建造,对人力、材料的组织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比如安全员,如果没有科技手段辅助,我们安全管理人力的投入将是目前的2倍。”张世功说。
刘爽使用的特制眼镜通过与手机连接,依托大数据后台分析,可以对施工现场工人不佩戴安全帽、未悬挂安全带、吸烟等违规问题进行自动识别记录,“我们以前安全大多只能到劳务队,比如这支队伍有多少违章?该处罚多少钱?自从有了新设备,我们可以落实到哪名工人违章,同时设备可以录象自动储存,便于后期查找,不仅提高管理精准度,还可以让劳务队负责人的管理更有针对性。”刘爽说。
测量平台监控省时省力
而对项目负责技术智慧化工作的杨涛而言,智慧建造给测量工作省下了大把时间。坐在办公室里,杨涛通过测量平台可以时时监控到项目基坑的位移变化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同时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变化是否超过警戒数值,盘扣脚手架的沉降有无超标等信息也都通过屏幕时时展现在面前。
“以前光混凝土一项,我每隔3个小时就要到现场测量一次温度。智慧建造中,我们在浇筑时同步埋设温度感应设备,坐在办公室便可以随时了解变化,同时智慧系统还可以对超限数据进行报警,便于我们第一时间告知作业面进行处理。”杨涛说。
来到项目会议室,一个采用3D打印的建筑模型旁,技术员关旭正在向施工作业队进行实物交底,劳务队负责人仔细观察按比例打造的建筑模型。这些构件既有整体打印,也有局部构件的细节,劳务人员边看边点头,很快明确了一周的施工计划。
“以前我们都用图纸交底,虽然都是干专业的,但是图纸上的数据、线条等信息还需要详细讲解给劳务队,如今有了按比例打造的实体构件,再结合图纸,劳务队很快便能理解我们的要求。”关旭说。
智能培训箱成“集成大脑”
对张世功而言,智慧建造最终要精准提高施工生产的每一名员工的能力,项目现场的智能培训箱便实现了这个诉求。而与其说是箱子,不如说是一个数据库,里面对施工现场的所有环节都储存有小视频、题库等基础数据,项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任意组合形成专属培训课件,并应用到管理人员培训和工人日常教育中。
一个智能培训箱背后是项目进度管理信息平台的大作为,平台成为所有智慧建造数据的汇集地。张世功说:“我们虽然大力推行智慧建造,但是传统的图纸也不能少,在项目我们采取图纸与数据同步推进,通过平台,我们将施工数据和计划转变成每周、每月的安排,并自动发送到不同岗位员工的手机上,明确每个工序、每名管理人员责任和义务,做到让数据留痕,让管理创效。”
下一步,项目将集中装配智能电表和水表,让项目的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能得到有效的监管,而诸多智慧建造的成果也将助力项目实现高质量建设,为海淀区增添一处颇具智慧理念的现代化工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