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早期科研成果展览馆 ■记者 董一鸣/摄
午后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西校区内,一名学生推开崭新的玻璃大门,走进“水塔书屋”,点了一杯咖啡,坐在椅子上开始学习。这座椭圆形的书屋包裹着最高建筑——水塔,而“水塔书屋”也由此得名。对北京建工集团“两弹一星”纪念馆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经理荣慕宁来说,“水塔书屋”只是校区内诸多城市更新项目的代表。“‘水塔书屋’是‘两弹一星’纪念馆升级改造工程的一部分,我们经过百余天的改造,让这个曾经是国之重器的研究基地以最佳状态面向公众。”荣慕宁说。
“两弹一星”纪念馆升级改造工程所在地曾是中国科学院为承担“两弹一星”相关任务而在怀柔建立的试验基地,旨在探索和开发用于远程火箭的高能液体推进剂和发动机的地面试车工作。中国依托火箭打造的各类国之重器,其飞行能力和距离的研发工作中,许多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工程包含水塔书屋、北沟爆炸实验区、库房区、S1试验区、S2试验区、配套机房等建筑,这些建筑分散在整个西校区内。
中国科学院在2015年将原怀柔火箭发射试验基地建成“两弹一星”早期科研成果展览馆,保持原貌,缅怀作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科学院人,向公众展示中国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的历程。由北京建工集团负责的升级改造工程便是让这里以更加完美的状态传承中国“两弹一星”精神。10月中旬,项目经过改造已经投入使用。
“水塔书屋”由原校区内不再使用的水塔改造而成,建设者首先将水塔周边土层刨开,对原有基础进行外科手术式切割,并在基础上插入一圈“倒L”型的钢结构,如同在绽放花瓣的钢结构上再延伸一段钢结构支架,在水塔周边搭建起一个椭圆形的空间。荣慕宁介绍说:“椭圆形的空间需要定制曲面玻璃,我们设计了由四片玻璃两两相贴并在中间预留空腔的‘三明治’玻璃结构,来提高其强度。所有玻璃的高度达到4.2米,宽度1.7米,采取无框架拼装工艺,让整个椭圆形空间实现无视线遮挡的通透效果。”此外,整个水塔的顶部还附带了灯光效果的覆膜钢结构花冠,并采用散立架的结构让花冠的重量分散压在塔顶的周圈的墙体上,实现使用安全。
如果说水塔的改造让旧物重生,那么S1、S2两个试验区则是“两弹一星”展示的核心区域,也是“两弹一星”博物馆和办公区的所在地。在位于半山腰的博物馆,墙上颇具年代的标语仿佛一下子把人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标语之下的红色砖墙上的斑驳可以明显感觉到历史带来的沧桑。荣慕宁指着墙面说:“由于墙面经过几十年使用存在风化问题,我们通过打磨掉一些表面有瑕疵的砖块并在上面涂刷保护剂,如同给墙面敷面膜一样让墙体能够抵御外界侵蚀和风化。”
抬头望去,博物馆的所有建筑屋面都是崭新的坡顶,这便是改造团队的另一项工作。技术人员将所有平屋面拆除,改造为耐久度更好,美观度更高的坡屋面。拆除屋面时,为了保证结构安全,工人还在拆除区域制作了一个圈梁。“圈梁如同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一样,可以起到对竖向墙体结构的保护作用,确保‘平改坡’时墙体的结构安全。”荣慕宁说。
改造中,技术团队将所有单体建筑通过搭设游廊的形式互联互通,让零散分布的建筑变为一个整体,实现一体化改造和整体性保护。在S1和S2区域之间还设计了林荫小路,并在路旁用为“两弹一星”事业奋斗终身的已故国之巨匠雕塑进行串联,让参观者不仅能够看到当年的实物设备,更可以详细了解先辈们为科技强国建设默默付出的艰辛历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