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苏家坨协同创新园项目施工现场                               ■记者 董一鸣/摄

        日前,由北京建工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部施工的海淀区苏家坨协同创新园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据悉,该工程作为北京市2021年“3个100”重点工程也是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一镇一园”示范项目,总建筑面积近8.9万平方米,地上由4个单体组成,主要为办公、商业功能,建成后打造技术、人才、创新经济示范的新高地。

        对项目经理杨志远来说,将项目打造成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住建部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北京市建筑(长城)结构优质工程、北京市安装工程优质奖、北京市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目标始终未变。

        作为2024年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月”公益活动的主会场,杨志远团队对工程质量有着十足的自信。“施工中,我们构建‘大质量’管理体系,将技术质量、生产、商务、物资等系统进行聚合,同时,融入专业分包单位,并延伸至材料、构配件等加工企业,搭建起工程建设全过程可视化、可检查、可追溯的质量管控平台。”杨志远说。

        防水工程是建筑使用后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该项目施工中,团队仔细研读今年4月刚刚出台的新规,通过与设计院沟通,将原本需要设置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工序变为跳仓法,这种方法采取两段浇筑中间隔一个区域的做法,解决传统按顺序浇筑需要考虑混凝土热胀冷缩而预留的后浇带。杨志远说:“只要有缝隙就有渗漏风险,跳仓法去掉了后浇带,也就是消除了缝隙,这样一来结构的渗漏风险点减少了90%。”

        由于该项目未来将设置种植屋面,为了确保防水不被植被根须穿刺,技术人员将原本铺在顶部的两层叠合聚氨酯防水分开,将一层防水置于表面,另一层防水紧贴在混凝土结构上,中间再使用其他材料进行填充,形成类似“三明治”的结构,起到了更好的防根须穿刺效果。

        因项目呈现仿山水造型,结构多弧线曲面,对于模板的加工要求极高。该项目使用北京建工集团自主研发的混凝土数字化模板施工整体解决方案,应用BIM技术对异形模板进行精确测算和精准下料。同时,平台任务可实现自动化下发,实时显示下发的切割及加工任务,保证了加工质量。

        针对公建项目净空高、平面大的特点,项目部还使用高精度激光定位喷涂机器人,实现辅助与替代传统油漆工作业的自动化施工,其成形质量好、施工效率快,更加适合公建项目作业。

        由于工程造型多变、梁柱节点尺寸大,如何对钢筋铺设进行精确定位,项目部采用三维BIM技术,提前深化钢筋安装的复杂节点,并进行三维可视化交底,大幅减少施工空间不足、钢筋碰撞等问题。

        对于质量管控,杨志远表示,样板先行是最重要的工作。“通过样板让图纸变为实物既能展示实际效果,还可以有效帮助工人明确施工标准,样板引路也成为我们项目保证质量的关键”杨志远说。

        随着主体结构的完工,目前,二次结构砌筑、机电管线安装等工作也在有序推开,装饰装修工作也将在年内启动,预计明年6月该项目实现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