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胡大街15号院改造项目现场                                        ■记者 刘偶/摄

        从材料公示上墙,到组建居民监督小组,在通胡大街15号院改造项目,一系列居民过程参与举措,让通州区老旧小区改造服务水平再提升。

        在通胡大街15号院,施工方北京住总集团六公司的工人们正在进行楼体外墙外保温和外窗更换施工。院内,洒水车来来回回进行着不间断降尘,建筑施工材料全部码放在不影响居民出行的角落处,上面苫盖了防尘罩。正在施工的楼体被绿色的密目网包裹得严严实实,每个楼门口都向前探出一截“护头棚”,下面挂着“安全通道”的牌子,目的是防止施工材料掉落,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本次项目部还专门打造了实体样板展示区和材料样品展示区。在这里,居民们可直观看到管道、阀门、地漏等不常见的材料类型、质量及清晰可见的外墙改造工艺流程和材质,对改造进度、质量进行全过程监督。”住六公司通州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经理孙旭介绍。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施工项目部院内“外墙装饰样板展示”区域,时常有路过的居民驻足观看上面的样板材料。墙面上半部分展示的真石漆由砖红色和米黄色两种颜色搭配组成,是小区未来改造完成后的外墙主色调。下半部分则详细展示了封底漆、网格布、锚固钉等具体的施工技艺。

        “过去居民对改造有疑惑,大部分是因为改造材料质量造成的,为此,我们本次专门设置了材料展示区,把材料实物展示给大家,将材料品牌、厂家、规格等展示清楚,以此打消大家疑虑。”孙旭介绍道。在展示区里,一扇看似普通的铝合金窗,吸引了居民的注意,从表面看,它和普通的窗户并无二致。打开玻璃窗后,在纱窗开合处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钥匙孔,就是这个小小的钥匙孔成为不少小区住户同意外窗改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前期跟居民沟通时我们了解到,之前这里曾发生过有小孩子误开纱窗坠落的事情,所以居民大多数都安装了防盗窗,也因此不愿意改造外窗。外窗改造关系到保温效果,所以我们特别定制了这个锁,可以防止小孩误开,从而打消了居民的疑虑。”

        为了让居民们对改造过程放心,项目部建立了“居民+社区+监理”联合监督机制,由社区居委会组建居民监督小组,充分参与到改造中。居民可以对样板制作、厂家考察、见证取样、隐蔽验收等环节,及改造进度和质量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充分保障小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同时,项目部还通过与参建各方联合当地镇政府、社区、物业及居民共同成立联合党支部、现场设置居民接待场所、定期召开居民见面会、设立楼栋管家等形式,及时架起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最大限度地强化协调沟通、倾听民意、了解百姓之需,有效地将“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变为“自下而上”的群众参与,真正做到综合整治工程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助力小区改造各项工作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