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完成修复的路段已具备开通条件 ■记者 刘偶/摄
作为北京市水毁修复计划中的重要工程,房山区乡村公路水毁修复工程近日有了新进展。近日,在青龙湖镇果口头村联络线施工现场,80余名工人正在对道路进行最后的路面压花工序。施工方中建一局房山区乡村公路水毁修复项目第七工区负责人王植介绍:“目前我们负责的6条道路中,有4条已具备开通放行条件,另外两条预计于4月底前完工。”
在本次修复工程中,中建一局华北公司负责青龙湖镇、琉璃河镇、河北镇、佛子庄乡、霞云岭乡、南窖乡、史家营乡、蒲洼乡、十渡镇、韩村河镇、周口店镇、城关街道、大安山乡的道路以及配套附属工程的灾后恢复重建,共涉及33条道路,21座桥梁,修复道路总长度约156公里。在修复的桥梁中,需要完全重建的2座,改造1跨的1座,修复破损部位的17座。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填筑路基、修复路面和挡墙,以及加固边坡和重建桥梁等。第七工区项目部主要负责青龙湖镇、河北镇以及城关街道3地6条道路,总计36公里水毁路段的修复重建。
点位多、分布散、类型多是第七工区项目部面临的最大修复问题。王植告诉记者:“水毁道路最长7公里,最短仅100余米。为了提升施工效率,我们进场后第一时间将80多名工人进行分组,每天8个至10个点位同时开工。由于乡村道路就在村民家门口,因此我们采取了‘一户一方案’的施工方法。”
王植表示,由于乡村道路情况复杂,因此在进场前,他们组建了由17人组成的的技术团队,历时7天进行全辖区逐一摸底勘察,对发现的难点问题登记造册,通过汇总成表后逐一进行技术分析。“我们登记的问题多达20余项,最终制定的施工方案为12套。”王植说。
果各庄道路是第七工区项目部最早完成修复的道路,作为当地居民进出乡镇的唯一通道,项目部仅用4天时间即完成了2300米道路的施工,比常规施工时间缩短了50%。王植介绍,为了将恢复重建项目打造成高品质标杆工程,从增加水稳层结构到优化混凝土配方,从提升路面承载力到缩小平整度误差,全部采用了公路级道路标准进行建设。“我们在混凝土中增加了抗折断混凝土添加剂,将路面承载力提升了30%以上,同时延长了道路寿命。”此外,为了减少道路施工对当地村民生活造成的影响,项目部还在混凝土中加入混凝土早强添加剂,将传统混凝土7天养护周期缩短到三四天。王植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施工进度,争取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