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修分公司一车间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了教学演示平台                      ■企业/供图

        专门更换充电线冠簧的小工具、解决新能源车辆高低压电路系统教学难题的综合教学平台、检测车辆底盘的机器人、全自动的新能源车辆密闭除尘车间……北京公交车维保领域越来越多地应用创新技术。在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一车间就有一支被职工誉为技术大咖的创新团队。

        近日,在保修分公司一车间培训教室,“技术大拿”李跃华讲解新能源公交车电器元件自检的标准步骤,参加培训的职工时而聚精会神听讲,时而举手提问,时而与李师傅热烈探讨,互动学习气氛紧张而活泼。类似这样不局限于一个专业的技术交流课,车间每周都会举办。

        “不论是从企业发展的需要,还是人才队伍建设角度考量,当前职工技能提升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创新工作室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课程设计、开发、试讲,并排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通过技术交流课、实战练兵、案例教学等方式,组织技术大拿‘开小灶’,为职工技术提升‘加餐’。”谈起职工培训课程,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李跃华翻开职工技能提升清单侃侃而谈。创新工作室将“班组阵地课堂”作为职工培训的主基地,开设“一讲二练三提问”的“阵地课堂”,以“素质”带“速度”,从职工兴趣着手,根据员工岗位所需,把学习和练兵课堂搬到岗位和公交车辆维修保养现场,让职工从被动充电变为主动充电,因地制宜开展个性化、专业化“点题”教学,受到员工欢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创新工作室的师傅们录制教学视频,将自己掌握的维修知识,通过“公交云课堂”APP平台,面向广大职工教学授课。

        创新团队精研细磨破解难题。纯电驱动车辆的充电线在车辆上共有4根,可更换一根新充电线的成本3000多元,而且充电插头更换频率很大,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很高。能不能在保证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只更换充电线的一部分呢?创新工作室成员北京市技能大赛冠军王杨将这一想法告诉创新工作室组长李跃华。一拍即合,师徒二人通过大量观测和实验后发现,造成更换充电线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充电插头内的冠簧经常因接触不实造成烧蚀,导致冠簧接触不良无法输入输出电源导致充电线损坏。如果在车辆保养中着重检查充电线的冠簧,只更换充电线的冠簧,那维修成本将大幅度降低。更换冠簧说得容易,操作起来却着实费劲。通过对充电线冠簧和冠簧座的深入研究,王杨在李跃华的带领下制作了长柄弯钩状专用工具,将细长的弯钩探进冠簧座内就能轻松剔除和更换冠簧。小工具解决了大问题,车间领导和班组职工们纷纷为师徒二人竖起大拇指。

        随着新能源和纯电动车辆大批投入运营,为解决新能源车辆高低压电路系统教学难题,李跃华带领创新工作室保修技师自主研发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演示平台。研制过程中,创新工作室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恶补相关技术和理论,经常通宵达旦地钻研三维模型、程控技术等理论知识,沉浸在枯燥乏味单调的绘制电路图之中。经过将近一年的不懈努力,教学平台系统终于完成项目验收。

        在李跃华的带动下,创新工作室不仅走出了北京市劳动模范邱德运、北京市技能大赛冠军王杨,并培养出大批公交车辆维修高级工和技师。特别是近年来,保修分公司一车间创新工作室共开展技术研发18项并全部实现了成果转化,提高了职工作业安全系数和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