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开集团首华物业日前联合街道,全力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缓解居民充电难问题。
12月12日,在西城区新文化街213号院外空地上,一排崭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已交付使用。首华物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设立在新文化街213号院外的充电桩共有6个,每个充电位上设置了两孔和三孔的电源插座和刷卡感应区,可以满足6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电瓶在充满电后,充电桩可以实现自动断电。如果没有自动断电,智能终端还会有相关的报警提示,可以有效预防因充电过度引发的火灾。目前,居民可以通过提供房产产权证明申领电动自行车免费充电卡。
新文化街213号院房屋大部分为砖木结构,属于历史遗留建筑。此前,平房院落因为没有设置固定的充电桩,居民们只能将电动自行车推进院落私拉飞线进行充电,或是将电池拿回家充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消防安全宣传的普及,居民希望能在平房院附近安装充电桩,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新文化街213号院不满足充电桩的安装条件。为此,我们联合街道、西城区消防救援支队,在平房院外路边建立可刷卡、扫码的充电桩,免费供院内居民充电使用。”首华物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海淀区玉渊潭南路9号院4号楼北侧,一处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充电车棚已投入使用1年。10根充电桩前都有电动自行车在充电,不需要充电的车辆可停在车棚中部的停放区,最里面还有一个电池充电柜。
为彻底解决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难题,首华物业建立了电动自行车台账。“安装好充电桩后,安保人员对停在小区楼下的电动自行车逐一登记,走访居民家进行信息核实,用了两个月这套台账才完成。”首华物业相关负责人说。建立台账只是第一步,每天晚上工作人员还会带着安保人员在小区内巡查,只要看到楼下停放的电动自行车都会上前查看。
翻开海淀区玉渊潭南路9号院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台账,每一辆电动自行车的品牌、车主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建立车辆信息台账,可实现见人知车、见车知主、高效管理。”首华物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前期排查中,我们发现一些电动自行车的违规行为,但车主又不在旁边,这种情况就要花费很大精力去核实车主身份。如今,当发现有电动自行车违停、违规充电时,就可以在表格中检索颜色、楼号等信息,快速找到车主并联系整改。时间久了,工作人员甚至能一眼看出是谁的车,知道车主住几楼。
首华物业相关负责人说,为从根源上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隐患多、不安全等问题,首华物业除在所辖社区利用空闲区域建设车棚、安装充电设备外,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加强对平房院落、老旧小区及火灾隐患点的防火巡查和监督管理。同时,在所辖区域附近设置干粉灭火器和消防栓,一旦发生火情可以第一时间灭火救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