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二期项目会议厅进入地上部分主体结构施工 ■记者 刘偶/摄
国展二期项目会议厅近日“冲”出地面,进入地上部分主体结构施工。施工方中建二局一公司国展二期项目总工李卫永介绍,近期将开始会议厅内部钢结构施工,其余5个展厅和2个登录厅正在进行地下结构施工。施工工程中,项目部历经数月,形成新型土分层碾压控制沉降施工法,攻克120万立方米回填土难关。
新型土分层碾压 控制沉降施工法出炉
在建筑施工中,回填土因沉降持续时间长、后期处理难度大、费用高等问题,一直是行业性难题。通常来说,回填土体的固结时间为平均5—10年,在此期间土体持续发生沉降,大约10年时间才会形成较为稳定的地质条件。而在新国展二期项目,项目施工团队要在6个月内完成120万立方米的土体回填及固结,难度可想而知。
强夯,需要工期3个月,振动大、扬尘大,禁用;土堆反压,需要工期半年以上,效率低、时间长,无法满足需求。常规施工法无法满足需求,项目部便从各个项目部抽调技术骨干,组成12人的博士科研团队,进行回填土技术攻关。
分析土质条件、开展试验段,建立数据模型、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经过6个月、数十次试验尝试,一套新型土分层碾压控制沉降施工法出炉,同时科研团队的深厚回填土层分层碾压最优碾压工序研究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完成了《大面积深厚回填土施工质量控制及其沉降计算分析》课题研究。
地势高差7米 采取10级分层碾压
走进施工现场,整个施工场地内地势东高西低,高低差达7米,最大回填高度超过3.5米,犹如在陡坡中施工。李卫永介绍,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分层碾压工艺,从最低点向上分层回填,对3.5米超厚回填土层,以35厘米为一个阶梯,分10次碾压,同时碾压遍数不少于4遍。
实际施工中,项目人员对所有碾压设备在进行计算机模拟后,全部制定了专项施工方案。从碾压速度、行走路线、施工工序统一进行了规划安排。此外,项目部对现场需要部分换填土区域,逐一进行识别。李卫永告诉记者,在换填前,项目部对所有换填土统一进行了回填测试,同时通过试验测得回填土的最优含水量区间、现场实际含水量,对于含水量过高的换填土采取晾晒和掺白灰改良工艺。
完善沉降计算方式 建立新数据模型
在传统处理地基沉降计算问题中,通常分为适用于较大基础下的薄压缩层地基的温克尔地基模型和适用于深度很大的均匀地基的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但二者均存在实际应用中计算精度均不高的问题,因此本项目技术攻关团队特别建立了基于实际场地条件的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
李卫永告诉记者,相比于传统模型,本次建立模型充分考虑了场地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尤其在塑形变形参数方面,进行了多项数据采集分析及现场试验对比分析。据了解,基于新建模型的分析,可以有效实现回填土的沉降预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