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北京,室外骄阳似火,室内热火朝天,在北汽研究总院各个项目奋战现场,工程师们铆足干劲,以“奔跑模式”守住节点,快速推进,“跑出”研发“加速度”。

         催出首批样件提前交付

        早策划、早安排、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凡事向前一步,是责任,更是研发人应有的担当。5月下旬,某项目EP2阶段装车拉开帷幕。为保障装车进度,线束需要6月8日到件。彼时正逢电气接口定义变更,预计将导致线束交付至少延长10天。

        “项目不等人,必须守住原有时间节点不退不让。”电子电器架构部即时组织样件到货沟通会,一场保供大战随即开启。

        5月27日,会议刚一结束,线束工程师梁冠军立即拎起行囊出发,前往山东海阳供应商处进行现场督导。上午11点,梁冠军从北京南站出发,历经济南西、济南、潍坊三站中转,最终辗转到达海阳。

        刚一到达,根据当地防疫要求,必须首先进行两天集中隔离,期间,梁冠军通过电话、视频不间断与供应商确认样件生产计划及进度。隔离结束当天的一早,他立刻赶往现场组织项目组及专业部门调度会,时刻掌握样件进度。端午假期,梁冠军同供应商依然奋战在生产现场,一起赶进度、盯质量。而远在北京的电子电器架构部其他同事也时刻在线支援,协同推进。

        经过一周现场跟催,生产进度取得了超预期进展,6月5日样件发出,6月6日到达北京采育基地,比计划时间还提前2天送达,为下一步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

         干出研发试制新速度

        善谋划,强协同,不停歇。以精益求精、坚韧执着的工匠精神,不折不扣完成任务。

        6月10日,采育基地迎来历史性的一刻,第一款采用全新工艺试制的模拟样车成功下线。回顾前期试制过程,试制部工程师和技师们的付出历历在目——5月,受北京疫情影响,试制车间人员到岗率要求控制在50%,专业工程师也只能居家办公,给项目试制带来延期风险。为了抢时间,试制团队想尽各种办法开启“追赶模式”。

        白天装配生产,晚上确认问题,试制部调整工作流程,优化原有工位布局,提升工作效率。此外,将数模和实物搬到试制现场,通过视频连线跟工程师确认,边看数模边操作实物,快速定位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6月3日,首台白车身三坐标检测报告出炉,工装存在个别超差点。工程师们立即开展现场排查,反复测试后找到了问题原因。为了不耽误第二天进度,工程师当天夜里通过焊接夹具多次匹配调整工装定位尺寸,直到凌晨问题完全解决后才回家,第二天一早又准时出现在了生产一线。

        经过20多天的连续“战斗”,新项目首台样车比原计划节点提前2天完成,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相关设计要求,创造了试制部多项新生产纪录。

         打出整车公告提前量

        打好提前量,充分考虑到“在路上”的时间,不搞“八百里加急”。

        5月23日,材料及轻量化部开启针对某项目整车ELV公告和CCC认证的准备工作。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包含大量零部件数据的填报、审核和分析工作。为加快时间进度,环保工程师迅速制定CAMDS数据填报及审核计划,快速、准确梳理出数据管控清单,编制了《CAMDS数据跨系统转发操作培训指南》和《数据审核培训指南》,组织产品工程师进行培训,然后围绕“一计划一清单双指南”,快速推进工作开展。

        填报过程中,环保工程师随时待命,解决产品工程师疑问,并打通填报沟通的最后“一公里”,远程指导供应商数据填报,累计服务沟通30余家供应商,回答各类问题100余项,通话时长累计超过50小时。审核过程中,环保工程师则实时更新数据进展,对产品工程师进行点对点地提醒和帮助。

        短短两周,完成零部件物料清单梳理1044个,自行填报零部件152个,组织各产品部门填报零部件329个,100%完成零部件的审核、有害物质标注,为公告和认证提前完成打牢基础,为申报抢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