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钢吉泰安新材料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铁铬铝合金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通过了北京金属学会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铁铬铝合金是一种电热转换功能材料。在此之前,我国1300摄氏度以上温度使用的高性能电热合金材料不能自给自足,在半导体制造、光伏、高端玻璃窑炉陶瓷烧结、尾气治理等领域还需要进口。此次通过评审的吉泰安新材料公司此项目成果的核心技术含量在于自主研发出在1400摄氏度超高温条件下可稳定使用的高性能铁铬铝合金新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突破了“卡脖子”技术。

        此项科技成果主要用在光伏发电、储能、城市清洁供热等,更契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方向,能够有效促进节能减碳,解决同类进口电热材料“卡脖子”、价格贵、供货不及时等问题。近五年来,项目成果开发出的新材料在国内外电热合金市场表现优异,目前销售额达2.42亿元。

        该项目成果开发出的新材料凭借高温、高性能特点,将陶瓷烧结、玻璃制造、有色金属熔炼等原来用煤、天然气燃烧供热,逐步转向用温度更可控、安全风险更低、没有环境污染的电加热方式供热。

        吉泰安新材料公司技术开发部部长杨庆松介绍,在“碳达峰”目标下,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大幅提升,对光伏电池的需求出现明显增长,为提升光电转换效率,硅片从多晶转向单晶,对硅单晶制造和半导体掺杂用的扩散热处理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该项目成果材料也成功应用于单晶制造和扩散热处理炉,抓住光伏发电装机量提升的机遇实现了产业化,项目效益获得较快增长。有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摆脱芯片制造、煤改电、气改电等领域所需高性能电热材料对国外材料的依赖窘境。

        在项目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吉泰安凭借该项目成果成为下游多家半导体装备制造知名企业该类产品的独家供应商,项目成果材料成功替代进口材料。同时高性能铁铬铝合金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所开发出来的新材料,也成为国内外燃烧器龙头企业的指定使用产品。此外,目前全球仅有的两家拥有从“耐高温氧化金属纤维”到“金属纤维燃烧器”整套技术的下游制造企业,均指定吉泰安该项目成果新材料为“唯一可选用国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