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卫设备的多样化、作业模式的精细化、服务方式的亲民化,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式开启了环卫作业‘零排放’时代。”近日,北京环卫集团通州京环公司行政办公区环境服务中心清扫保洁队队长吴迪,在副中心党员先进代表会上分享了五年来自己与副中心环境工作一起成长的点滴。

        多年来,吴迪和他的同事们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坚守在副中心的大街小巷。2020年,吴迪入党,同年他获得“2020年首都劳动奖章”。

        “以前的除夕夜除了不断地清扫着各种烟花爆竹皮,还要检查每个爆竹壳是不是在燃烧和冒烟。虽然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已经成为禁放区域,我们也不用彻夜忙碌清理爆竹皮,但我们依然选择坚守在岗位上,用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人过节、我们过关’。”吴迪说。

        每年除夕,为了站好新年的第一班岗,吴迪带领应急保障队伍一直坚守到零点钟声敲响,对可能突发的道路污染情况,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处置。第二天凌晨4点多,天还未亮环卫人又拎着环卫工具上岗,开始一天工作。

        对于环卫人而言,曾经环卫人靠着一双手、一把扫帚为街道“梳妆打扮”,如今随处可见的现代化环卫机械设备,以 “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环卫保洁模式,大大减小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压力,更是将精细化管理、细致化作业的触角延伸至大街小巷的“边边角角”。

        在精细化的管理策略之下,大大提升的不单单只是城市道路的整体形象,那一座座外观优美、硬件完备的公厕为老百姓提供了实在便利,一个个公厕运维保洁人员严格按照“六净六无”的工作标准,在每天三次消杀保洁的基础上,还要做到“一客一保洁”。

        吴迪说:“经常听到市民们由衷感叹,曾经闻着臭味找厕所,如今,干净整洁的公厕,环境比家里还要好!”每每听到这句话吴迪和他的团队觉得再苦都值得了。

        吴迪只是无数北京环卫人的一个缩影,正是有众多北京环卫人坚守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街小巷,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地为城市整洁贡献着力量,才换来城市的干净与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