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话剧带观众感受老北京文化 ■首都博物馆/供图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晚上,参加“博物馆之夜”活动的两千余名观众来到首博,参与京味儿活动,观赏最新展览,共同演绎一场“博物馆奇妙夜”。
“这次的博物馆之夜活动突破了以往观众们观展听讲解的传统体验。我们会把首博的展览以艺术的手法进行‘活化’,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与历史有个近距离的接触。”首博新闻发言人杨丹丹介绍。
“大家仔细看,手这样放,渐渐就能看出形状来。”博物馆之夜活动中,前来参加的观众们感受到别具一格的观展体验。首博地下一层“悦空间”里,工作人员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着陶器的制作。在绣艺坊里,传统非遗技艺“锁绣”绣法的演示也成为大家聚焦的重点。据了解,锁绣是古代刺绣传统针法之一。由绣线环圈锁套而成,绣纹效果似一根锁链,故名锁绣,这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刺绣工艺之一。
在当天开幕的“万年永宝”展厅里,丰富的科技观展手段让观众们尝到了“新鲜”。有乐于尝试的小朋友拿起AR眼镜,和千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对话”。也有对壁画修复感兴趣的观众在屏幕上观赏了解敦煌莫高窟里斑驳的壁画修复过程。
“每次来到博物馆都能学到不同的历史知识,这次通过互动活动,我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小小“历史迷”告诉记者。
除了丰富的互动体验,博物馆之夜活动也把展览文物中隐藏的中国故事用艺术表演的方式向观众娓娓道来……“今天,大家可以通过京剧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沉浸式话剧等方式重新回到以前,感受老北京文化。”杨丹丹表示,首博的“博物馆之夜”活动自推出以来就受到大家的认可和欢迎。同时,夜间开放博物馆的方式也给了观展者新鲜的体验。未来,首博还将在一些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推出更多有特色的博物馆之夜活动,更好地服务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