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企业按标准设置垃圾桶站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责任                   ■记者 董一鸣/摄

        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获悉,《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自2020年5月1日实施以来,全市物业服务“三率”大幅度上升。截至4月20日,全市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从11.9%增加到90.1%,物业服务覆盖率由64.1%增加至93.7%,党的组织覆盖率由25.2%增加到98.1%。

        去年5月1日,出台北京市首个物业管理法规《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条例》共8章104条。同时完成《条例》28个配套文件初稿的起草并于2020年6月提供给基层先行先试。去年12月7日,《北京市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12月30日,《北京市住宅区管理规约》《北京市住宅区临时管理规约》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今年3月18日,《北京市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办法》正式印发。4月2日,《北京市物业服务合同》和《北京市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两个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4月8日,《北京市住宅区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针对基层需要制定下发9批《条例实施操作指引》。

        本市还出台《关于加强北京市物业管理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党建引领提升物业管理“三率”的2021年阶段性任务目标提前完成。门头沟、平谷、密云、延庆、开发区5个单位纳入考核的项目已实现“三率”100%全覆盖。

        本市将赋权街道落到实处。完善物业管理项目备案信息表,推进物业项目备案子系统开发、上线、培训、数据采集,覆盖全市16区281个街乡镇620名操作人员系统权限全部开通。16区已全部完成街道备案下沉工作。

        本市重点打造智慧物业。“北京业主”APP自条例实施以来,新增1280个项目,7.1万业主认证,支撑发起357次业主表决。截至目前,“北京业主”APP前台共上线项目3308个。

        针对实际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本市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去年11月,印发了《物业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将条例出台以来近半年内“12345”市民热线物业管理诉求量排前100名的102个项目纳入专项治理范围,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本市建立市级督导机制,对排前30名项目专项治理持续开展一对一的专项督导。经过半年的专项治理,第一批纳入专项治理的102个项目中已有90个项目退出诉求前100名,专项治理成效明显。根据2021年1月至3月“12345市民服务热线”物业投诉数据统计,制定了第二批物业管理专项治理行动前100名项目名单,从4月起开展专项治理。

        本市还统筹疫情防控和生活垃圾分类,印发了《关于物业服务企业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有关工作通知》以及《关于做好物业服务企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人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物业企业配合做好宣传动员、配备垃圾分类指导员,按标准设置垃圾桶站、分类收集容器、设立指示标牌,对四类生活垃圾分类运输、严禁混装混运,督促物业企业切实落实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责任。

        市住建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将加快配套文件出台,健全完善物业管理政策体系,持续推进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改革,同步开展试点。积极稳妥推进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委会,并积极发挥作用。大力推进智慧物业建设,完成物业管理项目“落点落图”,开发、上线物业项目备案系统,实施一网通办进程,推进“北京业主”APP系统升级和权限下放,打造智慧物业服务平台。持之以恒地抓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前100名物业项目重点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同步开展重点治理类项目集中攻坚。加大物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物业违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