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建集团北京歌舞剧院项目施工现场 ■记者 董一鸣/摄
东三环路旁,一圈插入地下的钢筋混凝土屏障刚刚筑起,对完成它的北京城建集团北京歌舞剧院项目团队来说,围绕主体结构施工的各项计划正在逐个变为现实。
北京歌舞剧院位于双井桥东南角,如今,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已全面启动。站在基坑旁的办公室里,可以看到工人们正在拆除地下密如蛛网的4层混凝土支撑梁,建筑开始缓缓生长。
作为北京市重点工程,北京歌舞剧院在原排练厅和宿舍基础上扩容提升。根据设计理念,其整体造型酷似一艘帆船,也被誉为“艺术之舟”,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虽然只有2.5万平方米,但是内部将成为拥有1510座容量的专业剧场,为北京歌舞剧院和北京民族乐团提供专业演出场所和日常排练场所,同时,服务国内外表演团体来京交流演出。其对提升区域文化承载力,增加高品质文化供给,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支护体系盖起一栋楼
在项目经理于晓看来,整个项目最大的特点便是限制设计。“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建筑的西侧和北侧紧邻地铁线,东侧与既有建筑之间仅有供两人并排通行的道路,而在南侧更是几乎与建筑咫尺之遥。”于晓指着施工图说。
从图纸上可以看到整个建筑的基坑并非横平竖直,甚至有些“拧巴”。项目总工程师宋奇达说:“因为场地严重受限,结构边线沿着周边建筑物让出安全距离,尽可能最大利用空间,造成地下建筑平面呈不规则形状。”
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项目的环境安全丝毫不为过。地下密布的光、电、水、暖各类管线,哪一条都关系到周边居民的使用,施工团队花费大量时间将其全部转移到位,确保居民生活不受影响。
该工程距离地铁10号线H口的位置最近处仅2米,距离隧道最近处更是不到6米。同时,地下施工还要躲避一条用于泄洪的排水方沟。任何一点疏忽不仅影响结构安全,甚至还会影响整个双井地区的正常生活运转。
为此,项目团队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建设安全。项目副经理栾海涛表示,施工前,技术人员先向地下打入一圈地下连续墙。顾名思义,这种80厘米厚、33多米深的结构如同地下城墙一样包围住基坑,可以形成稳定的竖向承载效果,同时,针对平均22米深的基坑和周边建筑对基坑带来的侧压力巨大的情况,技术人员在坑内自上而下设置4道放射状混凝土支撑梁网,从多个方向顶住基坑结构,地连墙共同守护基坑安全。仅这两项措施使用的混凝土就超过1万立方米,相当于盖起一座20层的住宅楼。
堵住每一个漏声点
35分贝!这是项目剧场对噪声控制的严苛要求。这一数值甚至比满足人类入眠的分贝值还要低。
项目常务副经理栾海涛清楚地记得,刚进场施工时现场立着三根旗杆,站在旗杆旁,会随着通过的地铁感受到旗杆明显的震动。由于歌舞剧院将举行各类演出,其对噪声控制要求更加严格。为了让建筑使用与地铁和谐共生,项目部从基础处理上就植入了一整套降噪隔振体系。
降噪的核心是不让外界噪音传递进来,技术人员首先沿着结构外围包裹上一层2.5厘米厚的隔震软垫,形成第一道隔音屏障。结构施工中还将引入“振震双控系统”,即弹簧支座和靴帽支座,项目生产经理王涛说:“弹簧支座通过伸缩变形来抵消地铁运行带来的振动,而靴帽支座的造型如同一只橡胶靴子上面戴上一顶‘帽子’,地震时橡胶可以将隔震支座带来的变形给拽回来,确保建筑整体既能减震降噪又能抗地震。”
结构继续长高后,对于各楼层的降噪处理也有相应措施,其中浮筑楼板便是在混凝土楼板上再增加一层软质材料来进行第三道降噪减振。
进入机电管线和装修环节,对于不同管线的包裹和洞口封堵隔音,以及各类设备埋在基础穿孔处,将采用软性可变形隔音包裹材料,确保让每一个可能产生振动和噪声的部位都被封堵严实,实现投用后噪声控制在35分贝。
1斗土倒运4次出工地
“螺蛳壳里做道场。”这是对北京歌舞剧院场地局促最形象的比喻。狭小的用地面积和超深基坑,为项目带来的难题,从土方外运就可见一斑。
由于现场没有装土的场地,项目部在基坑边制作了一座半悬空的钢栈桥用于临时停放车辆。同时,基坑内的土方采取挖掘机接力倒运的方式外运,1斗土需要用挖掘机经过4次倒运才能装车运出工地,9万立方米的土方几乎花了8个月时间。如果把土方按照1米堆高计算,至少可以铺满8个工人体育场。“我们用有限的空间换时间,通过增加机械的数量和调动次数,在每天有限的时间段完成土方挖运。”项目总经济师凌妍方说。
而对剧院为何挖掘得如此之深,凌妍方坦言,这也是一种以深度换容量的方法。由于项目周边居民区较多,过高的建筑容易造成对周边光照的影响,为此,设计方案采取向地下要空间的方式,建成后,内部将设置一个1100座的专业音舞类中型剧场,主要表演音乐舞蹈类节目,兼具音乐厅的功能;还有一个410座的综合性小型剧场、5个排练厅以及相关配套用房。
因为高度受限,项目绝大部分使用功能都位于地下,这也是结构超深的原因所在。虽然向地下要空间,但是超过400平方米的舞台面积足以满足歌舞剧各项演出需要。建筑的地上部分也将采取出挑悬空设计,巧妙地解决占地面积不足的问题,让整个建筑造型更加大气美观。
“由于特殊的场地条件和复杂工艺,本项目建设成本压力很大,但是项目团队将精心组织、不断优化提升施工方案,为大戏看北京、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城建智慧和力量。”于晓说。预计整个项目将于明年年底整体亮相。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