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去单位上班,路过一所小学,看到人头攒动。操场上,彩旗飘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孩子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精神振奋地为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做排练。此情此景,我的思绪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一下子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记忆里,我的儿童节,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故乡的农村小学度过的。那时候,家里生活贫困,村里的小学条件差,但我们每年还是盼着儿童节快点来临,令我难忘的是小学时的最后一个儿童节。

    农村学校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全公社举办合唱、诗朗诵、广播体操这几项。我所在的学校对那次比赛很重视,及早就做好了准备。距离 “六一”还有十天,学校的老师在放学后,要集中对我们进行各个项目的练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响彻校园。

    那时,学校条件虽然差,但所有表演节目的同学统一上身穿一件白衬衫,下身穿一条蓝色的长裤,脚上穿一双白球鞋,脖子上戴一条红领巾。

    我白衬衫、蓝裤子都有,可白球鞋没有,母亲答应向邻居家借。可就在我试穿衣服时,眼尖的我突然发现裤子膝盖处竟然有个五分硬币大的洞口,非常显眼。母亲说,生产队里正在割麦,过几天给我补上。

    在预演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在煤油灯下,拿出平时做针线的篾匾子。她快速穿针引线,在裤子洞口上飞针走线,十分钟后,裤子的洞口补好了。母亲在邻居家借来了白球鞋,我兴高采烈地去参加了学校的预演。

    可是,预演结束后,杨老师找到了我,她说我穿的白球鞋颜色不够白,必须更换一双。我忐忑不安地说,这双白球鞋还是母亲向邻居家借的。

    杨老师无奈之下,从办公室给我找了一支白粉笔,把鞋面涂上一层,瞬间,白球鞋一下子变了样。

    儿童节上午,学校的文艺活动由校长全面主持并发表讲话。首先,他介绍了“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重温了往届儿童节的精彩表演,从而让我们倍加珍惜这个属于儿童的节日,激发我们努力读书的热情。接下来,就是学校的文艺表演,我们目不转睛地观看各个班级的节目。

    那年,我上五年级,还上台表演了两个节目。一个是和十几名同学合唱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主题歌《红星歌》,另一个节目是和另外两名女同学表演的诗朗诵,我们班的演出非常成功,博得了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掌声。

    那次表演结束后,我们班的合唱及我的朗诵获得了全校第一名,不久,我们还参加了公社的汇演。

    从小学三年级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除了朗诵语文课文外,自己写的每一篇作文,我都要声情并茂地朗诵几遍。这个爱好一直陪伴着我,使我受益无穷。

    后来,我离开了故乡,来到了中原铁路部门工作和生活。半个世纪过去了,儿时的很多往事都已经淡忘了。但每到“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一天,我总会想起儿时最后一个儿童节。在校园舞台上,那热闹欢快的场景,学生们精彩纷呈的表演,那一张张激动人心的笑脸,至今,仍历历在目。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