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16号线车站空间优化                                       ■记者 董一鸣/摄

        北京地铁16号线剩余段及苏州街站开通试运营1个月以来,单日最高客流量已突破了31万人次。该线路全长约50公里,串联起海淀北部研发服务及高新技术集聚区、中关村西区、三里河行政中心区、丰台火车站、丰台科技园区等重要城市功能区。

        北控集团所属北京市政总院承担16号线工程总体总包设计。市政总院项目团队精雕细琢,创新引入多种设计理念,赋予了这条线路更多的承载功能。无论是挑高的站内空间,还是一体化的站城融合设计,16号线在细节处增加的人性化设施极大地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因地制宜释放公共空间

        苏州街站是本次新开通的3站之一。记者走进苏州街站,第一感受是空间开阔。据悉,10号线苏州街站是一座6B编组线路的车站,车站较短;16号线是北京地铁第一条大运量8A编组线路,车站较长。面对不同车站长度差异,设计团队多角度寻增量。

        “我们在16号线设计中采用棚顶综合管廊和无吊顶装修,所有车站顶棚裸露,释放了更多的公共空间。”市政总院16号线工程总体总包设计团队负责人高辛财介绍。

        该团队统筹站内功能布局、换乘通行条件、区域人流量等因素,利用站内有限空间,最大限度地优化站内空间资源。例如,将车站各种风管、水管、照明灯具、导向标识等管线及末端设备都搭在棚顶综合管廊支吊架上,再把这些管线规划至车站两边跨,清空中跨,好似架在空中的综合管廊。由此,站厅空间高度可提升约0.8米,尤其是站厅中跨从约3.2米增高至约4.7米,中跨拱顶的空间效果更突出。这种中跨裸露的结构顶板设计让视觉更加通透。高辛财透露,16号线目前开通的29个车站都力求在有限空间内释放更多的增量资源,因地制宜,根据既有条件做到空间最优化。

         实现暗挖车站止水施工

        在16号线,为保护地下水资源,设计团队围绕暗挖工程不降水施工进行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和实践。例如,该团队提出了在富水卵石地层中暗挖车站止水施工方法,采用高压喷射注浆工艺在洞内砂卵石地层形成桩间止水帷幕,此项技术在16号线万泉河桥站成功应用,节约地下水抽排约800万立方米,实现暗挖车站止水施工。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创新性地研发了低净空下咬合桩、洞内地下连续墙等新型暗挖结构体系,并参与研发成套止水施工装备。市政总院地铁暗挖工程研究团队参与完成的“地铁暗挖工程帷幕止水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站城一体化设计成示范

        设计团队采用站城融合的一体化设计理念,为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范例。在南端的榆树庄地区,一个“看不见”的停车场已经投入运营。为集约利用土地,提升城市景观,设计团队按照分层立体开发、上下联动设计理念,将榆树庄停车场“隐藏”在一块巨大的盖板下,在盖板上方规划建设住宅、绿化公园及城市慢行通路,实现了盖下地铁消隐与盖上城市融合,将地铁功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今年投运的苏州街站东南象限与苏州街一体化棚户区改造项目采用整体统筹、同步设计、结构共构,实现了土地复合利用。高辛财说,诸如此类的综合开发通过优化、整合车站周边,最大限度地缩小了项目占地,既满足了地铁通行功能,又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