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柱工作照
首农食品集团所属北京三元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麻柱是奶牛育种领域专家型企业负责人,先后担任国家奶牛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奶牛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负责人,率领团队长期致力于我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工作。他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原则,聚焦我国奶牛种业关键短板,建立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种牛自主培育体系和现代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1项,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主持北京市重大专项1项、主持北京市科技攻关计划课题1项。科研成果荣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制定国家行业技术标准2项、北京市地方标准3项、团体标准1项,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青年北京学者。
构建种牛自主培育体系
2016年,麻柱联合中国农大、中国奶业协会及北京、上海、内蒙、宁夏、东北等地区奶牛养殖龙头企业,牵头发起成立“奶牛育种自主创新联盟”并担任理事长。目前该联盟良种奶牛资源群体突破100万头,是我国奶牛育种领域规模最大的产学研结合纵向产业联盟,构建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种牛自主培育体系,经农业农村部组织评估,该联盟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标杆联盟,开辟了我国奶牛育种自主创新的新道路。
依托联盟,麻柱带领团队构建领先全国、达到奶业发达国家同等技术水平的种牛自主评价体系。建立育种大数据分析平台,涵盖数据采集、数据规范性审核、遗传评估、育种规划分析四大模块,制定了兼顾产量、健康、繁殖、长寿等性状的联盟核心牛群选择指数-UTPI,发布《荷斯坦牛育种数据采集与指标计算技术规程》《荷斯坦牛体型鉴定操作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定期发布联盟《奶牛遗传改良报告》红皮书,构建了符合中国养殖特色的种公牛自主培育体系。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针对我国奶牛种业依赖进口芯片的产业短板,麻柱牵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华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国家863计划项目、北京市科委奶牛繁育重大专项等技术成果,共同设计开发奶牛基因组选择中高密度液相芯片,并于2021年5月完成首款85K液相芯片设计验证。2023年2月,在国家农业重大科技项目、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农业局等项目支持下,基于国家1.7万头奶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和6000份验证群体数据,将85K芯片优化扩容为126K芯片。该芯片涵盖120155个位点,SNP平均间距为22.13kb,在检出率、准确性、可靠性等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竞品水平,经专家组评估一致认为,该款芯片达到产业化推广应用水平,可用于我国奶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构建和种牛遗传评估。该芯片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奶牛中高密度SNP育种芯片自主设计开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我国奶牛自主选育体系的稳定运行与生物信息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麻柱带领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开展功能基因挖掘与验证,实施精准选育。团队基于GWAS、转录组测序及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挖掘了104个对产奶和功能性状具有较大遗传效应的候选功能基因,开发了相应的基因检测试剂盒;首次在国际上报道了PTK2、EEF1D、UGDH和GPIHBP1等影响产奶性状的重要功能基因,系统分析并证实了DGAT1和GHR基因对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性状具有显著遗传效应。
建设服务体系服务奶业振兴
麻柱作为奶牛育种企业负责人,充分发挥良种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在国内率先组建专业化技术服务团队,成立营销服务中心,面向全国推广良种、技术,提升行业竞争力。同时,他建立了涵盖冻精营销与育种精准服务、奶牛繁殖技术托管、奶牛保健技术托管、牧场数字化分析评估、牧场装备开发与推广、市场营销与技术培训的社会服务体系。2000年以来,团队累计改良全国荷斯坦奶牛近2000万头,助力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从不足3吨提高到2022年的9.2吨。
“育种是奶业产业链的‘芯片’,奶业振兴离不开奶牛育种的有力支撑。我们从组织机制创新、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育种资源群建设、标准体系建立等多方面不断创新,持续投入,我们有信心在未来5到10年,从根本上突破国内奶牛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麻柱说。
(文、图/企业提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