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京唐公司热轧作业部轧钢模型专业工程师徐芳 ■企业供图
徐芳是首钢京唐公司热轧作业部轧钢模型专业工程师。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获得者,入职14年来,她扎根一线、潜心探索,先后经历了京唐公司两条热连轧生产线的建设与生产达产历程,在产线品种开发与拓展、设备升级改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
技术攻关解难题
当前,钢板的品种规格不断朝着更高强度、更薄、更宽的方向拓展,轧制的稳定性成为需要持续改进的关键。要提升轧制的稳定性,更高要求的设备功能精度是基础,过程控制更是其中的关键。而模型设定精度、板形过程控制、活套控制等这些控制环节都是研究的重点。
既然知道了方向在哪儿,徐芳说干就干,一支由模型与工艺专业人员组成的攻关团队应运而生。在现场跟踪调查过程中,徐芳发现前期为提高机架穿带稳定性采取的活套拉套控制方式会对模型设定带来不良的影响,拉套带来的活套大张力在特定工况下会诱导模型自学习方向“跑偏”,在连续批量轧制中,哪怕每卷参数变化只有0.01,累计产生的变化影响都是巨大的。
为此,徐芳展开了研究和实验,通过不断地分析研究与模型解析,在原有的模型程序中开发了基于活套大张力的精轧自学习功能,有效地纠正了自学习方向“跑偏”。此外,她在不断消化解析现有模型程序中,先后开发了双线性的变形抗力自学习插值计算策略、穿带速度补偿自学习功能、弯辊力尾部补偿功能等10余项改进功能或控制策略,筑牢轧制稳定性根基,提升了京唐1580热轧产线管线钢的生产能力,实现掺氢管线钢X52MS批量稳定生产。该产品应用于我国第一条长距离、高压力(6.3MPa)掺氢管道项目——内蒙古包头—临河输气管线。首钢京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实现高钢级输氢管线钢批量生产的企业。
自主改善勇突破
高速钢轧辊良好的耐磨性让它在精轧机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殊的使用特点也衍生出了新的板形问题。现有板形控制系统如何适应新的工艺环境成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徐芳再一次向这个课题发起攻关。向书本学习查找理论解读,翻看自己总结的经验寻找可借鉴的依据,可数次尝试后依然毫无进展。她向行业专家求助,在专家的指导下,对二级非控系统和模型系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在线轧辊局部磨损预测和磨损等级评估功能,改善了轧辊局部磨损不良缺陷。
徐芳并不满足于简单的磨损预测,在继续深入研究过程中,她又自主设计开发了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板形控制模型开发与应用技术控制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时轧辊初始辊形预测不准导致的板形控制不稳定问题,实现了技术创新与突破,更是国内外首次实现高速钢轧辊初始辊型的预测功能。同时,她自主开发搭建了一套基础数据采集系统,为项目中性能预报系统提供稳定有效的基础数据支撑。
乐于分享传帮带
徐芳把生产一线当作学习和进步的前沿阵地,从技术转化、技术改进到技术创新,每一步都有她努力的汗水。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参与完成多项科技项目,发表多篇专业论文,获得多项授权发明专利,先后获得首钢科技奖、唐山市科技奖、河北省冶金科技奖等成果,获得首钢模范党员、首钢之星、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等荣誉。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徐芳结合岗位工作和员工自身特点“因材施教”,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现场工作时注重言传身教,把专业技术、业务技能传递给员工,又借助“问题回头看”的形式进行工作总结,纠正错误并加深印象。她先后培养的李兴波、王元嵩、徐志恒3名徒弟,已能独立承担专业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徐芳还是首钢京唐公司王文广创新工作室骨干成员。她积极参与工作室各类培训和课题攻关改善计划。王文广创新工作室至今申报专利56项,授权21项,受理30余项。其中,《带钢卷取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带钢加工系统》还获得韩国和日本的发明专利授权。
创新无止境,奋斗正当时。徐芳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发姿态,在产线上绽放巾帼芳华,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