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青年突击队成员进行现场讲解交流 ■企业/供图
在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北投大厦建设现场,城建集团的3支青年突击队围绕工程建设从整体管理到专项领域开展了诸多攻关。
对城建集团工程总承包部副经理、北投大厦项目经理、青年突击队队长王恒而言,虽然自己因超龄即将退出青年突击队的行列,但站好最后一班岗,传承青年突击队攻坚克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他一直坚守的责任。
2005年,大学毕业的王恒来到城建集团。作为一名技术员,不到一年他就被“逼”到前台。2006年9月,来到国奥村项目的他面临项目技术口主要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的多人离职。当时技术质量部只有王恒和两名刚毕业的青工。“由于事发突然,我只能带着两个新学生一起扛,虽然心里没底,但是从没害怕过。”王恒说。他经常带着两名青工到其他标段的项目学习交流,找技术人员学、找项目的总工学,到作业面找工人学,再结合所学和现场实际找到对路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和钻研,王恒的技术能力得到了其他标段的认可,项目进度也在所有标段中名列前茅。“这个项目可以说是我打基础的工程,也是我形成自主工作风格的时期。”王恒说。
2009年,王恒来到位于车公庄的交管局指挥中心工程。也是在这里,王恒青年突击队成立,把攻坚克难和勇往直前的劲头儿延续了下来。针对工程基坑边缘是建筑红线范围的问题,他带领团队围绕全基坑单侧支模方案进行研究。“当时要考虑二环路、地铁线路、周边建筑安全等难题,我们找专家、看文献、做试验,甚至到厂家考察产品特性,形成了一套适合我们项目的作业方法,这也是我们突击队在该工程上最重要的一项成果。”王恒说。
从基坑支护到近百米高的超高层建筑施工,王恒青年突击队在中航大厦项目中再次面临挑战。超高层建筑中心区为混凝土浇筑的椭圆形电梯核心筒,外围采用钢管柱支撑,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为了解决技术难题,青年突击队将目光瞄准了项目附近的在施工程。王恒绞尽脑汁和现场负责人沟通,说服对方同意他去工地看看。进入现场后,王恒青年突击队成员在摇摇晃晃的钢楼梯上爬了5层楼高,好不容易来到上百米高的平台作业面,立刻投入到和技术人员、工人的交流中。带着所学所见,回到项目后,他们马不停蹄地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了施工方案。针对钢管柱内部浇筑混凝土是底部注浆还是高抛的选择方案,王恒青年突击队从技术方案、成本核算、施工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制定了细致的操作方法,确定了质量和成本可控的最优方案,确保了工程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通州区后北营安置房一标段工程,是王恒担任项目经理的首个重点工程,也是他综合思考团队建设的开始。在这里,王恒青年突击队开启了“现场—会场”模式。在现场,青年突击队骨干成员结合重要节点不定期带领青工深入施工一线进行讲解交流;在会场,每个月、每个重要节日青年突击队都会组织总结会和交流会,每一名青工都有机会发言。“我希望他们从现场能够学到实操技能,回到会议室又可以侃侃而谈,特别是结合他们看到的工程情况进行交流,发现工程的问题,推动项目建设和自身共同成长。”王恒说。凭借“现场—会场”的团队建设模式,王恒青年突击队形成了“一群人拧成一股绳,一条心只为一件事”的强大凝聚力。团队成员也一起进步,从王恒青年突击队走出来的项目经理达6人,在青年突击队中获得中高级职称的成员超过20人。
如今在北投大厦,除了王恒青年突击队之外,还成立了申利成青年突击队和车跃青年突击队。他们分别聚焦工程管理和机电工程开展专项攻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