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利用桥下空间织补公共服务 ■记者 马丹丹/摄
雍和宫桥、俸伯桥、顺平路高架桥、马坡桥等4个桥下空间提升试点项目近日完工,桥下空间变身公共停车场,解决了周边居民停车难题。利用桥下空间织补公共服务,本市已提前完成了三环、四环等457处桥下空间专项治理,桥下空间从无人问津的“边角空间”变成了干净整洁的“金角银边”。
2022年3月,市交通委印发《北京市城市道路桥下空间管理办法》,明确城市道路桥下空间属于城市公共空间,提出城市道路桥下空间“行业指导、属地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桥下空间整体布局应符合“安全优先、交通优先、保障优先、公益优先”的要求,与城市功能定位相融合,与市容景观环境相融合。例如,京广桥下呼家楼公安交通执法站更换了屋顶材料,满足防火要求,消除安全隐患;金沟河桥下空间清理了长年停放的“僵尸车”,并将封闭式围挡更换为通透护栏,保证桥下空间通透性;赵公口桥下对环卫站点的桩基进行了修缮;北太平桥下重新粉刷桥台、清除地面淤泥,解决了环境脏乱问题;紫竹桥下重新规划停车位、有序停放车辆、整齐码放物品;红寺桥下拆除了废弃铁路道闸。
2022年,本市将东城区雍和宫桥、西城区天宁寺桥,以及顺义区俸伯桥、顺平路高架桥、马坡桥的所有桥下空间提升列为试点工程,对不同类型的桥下空间功能提升起到示范作用。雍和宫桥是二环路上重要的直通桥,桥下东西两侧可利用空间合计面积达3411平方米。本次提升优化了桥下空间环境和设施品质,扩充了桥下停车资源,改善了桥区交通环境。据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提升工程搬迁了运行20余年的交通执法站,拆除了相关建筑,释放桥下空间面积600平方米,并有效降低交通流量,将原来的的“堵点”变成便民停车场。负责施工的北京养护集团市政工程八处副经理杨东锋说:“改造前东、西两侧停车场面积为2800平方米,有备案车位60个;改造后停车场面积增加至3400平方米,停车位增至103个,扩充了71.6%,缓居民停车供需矛盾。”
人车分离也是此次雍和宫桥下空间改造中的亮点。改造后,停车场出入口调整位置,进场车辆单向行驶;并把原出入口改为人行进出口,与人行过街安全岛衔接,真正实现了人车分离,保障了车行和人行的安全。为了与周边环境融合,改造后的雍和宫桥桥柱以“四季雍和”为主题,彩绘了银杏、海棠等北京代表性乡土植物纹饰,且在设计上与桥体限高和桥柱荧光防撞警示条相结合,兼顾景观及功能。
除了雍和宫桥下空间改造试点之外,其余三个试点也都根据其具体方案,完善慢行系统,满足市民休憩、活动需要。俸伯桥新桥下修建木制座椅、健身器材等设施;顺平路高架桥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完善桥下过街设施及周边慢行系统,在桥两端墙壁增加“顺义八景”等文化墙,提升桥下景观风貌品质;马坡桥下是享有“奥运大道”美称的白马路,提升工程在桥上两侧护栏、桥身立面设置照明灯带,同时增加非机动车彩铺、过街等候区域等慢行设施,提高行人通行的安全性,保持桥下空间的有效管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