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东馆                                                     ■记者 张军/摄

        2月18日,北京城建集团首都博物馆东馆项目观察区里,刚刚返京的百余名工人做完核酸检测后正在进行72小时观察。而在施工现场,先期返回的工人已投入到春节后的材料准备和现场清理工作中。

        对北京城建首博东馆项目经理贾成亮而言,春节前首都博物馆东馆虽然实现了整体亮相,但是新年后的施工任务依旧十分紧张。“我们要确保工程全面竣工,为博物馆的布展做好保障。”贾成亮说。

        虽然工程在春节期间停工,但是正月初七就已有留守工人开始工作了,为能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项目部早在春节前便开始筹划。他说:“2022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幕墙的收尾,以及机电设备和精装修工作,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在春节前就将能制定的方案全部提前完成了。”

        1月28日,此时的项目部内围绕消防、通风、精装修、配电室等工序的招投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针对年后工作面划分,项目部针对各专业分包单位进场的顺序和工艺流程进行深化研究,并结合BIM模型进行交叉施工影响隐患排查;考虑到节后精装修工作量最大,节前的各类精装样板的制作和展示提前完成,为精装修举行的研讨会上,各方专家更是对节后的工作进行研究探讨并拟定了施工方案;考虑到机电工程的设备数量多体积大,在进出通道选择、安装顺序排布、吊装方案和工艺交叉等方面,项目部也提前进行了专项讨论。

        “比如我们针对装修中颜色为星耀灰的地砖效果和实际呈现出来的效果存在差异的问题,建议设计单位进行更改调整,有效解决了花纹混杂、亮度不同、尺寸误差等问题,目前更改方案正在有序调整,确保让建筑的大厅呈现最佳效果。”贾成亮说。

        由于博物馆内有大量的展陈今年年内计划开始布置,针对专项设备和文物进馆问题,项目部同首都博物馆负责人就专用CT机进场时间,相关文物布置需要进行了提前商定,在装修阶段将对设计的区域进行分割保护和洞口预留,保证装修整体性和文物进馆安全便捷。

        主体结构施工时期,项目部围绕智慧建造应用了全过程三维立体BIM技术,确保主体结构品质精确到毫米级。针对节后施工队伍大多为分包劳务,对建筑情况不甚了解,春节前项目技术人员便开始召集分包负责人每周进行一次BIM研讨会,加深每名作业面负责人对BIM图纸的理解。“我们提供的BIM图纸都是与实景尺寸和位置一致的,无论是否在项目干过的工人都能在上岗前进行培训,并确保他们在岗位上也能时时查看到图纸,便于他们工作。”贾成亮说。

        结合北京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春节期间项目预留了20多名工人,同时督促分包单位用专车和包车形式将工人点对点送回到施工现场,同时对节后返京的工人一律按照要求进行72小时之内核酸检测,结果无异样后方可上岗施工。

        “2022年对我们而言施工压力变为了协调组织分包单位的管理压力。对此,项目部要求各业务部门和分包单位按月制定计划,确保首都博物馆东馆完美展现在世人面前。”贾成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