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推动下,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各建筑公司关注的重点领域。2018年,中铁六局建安公司成功中标北京市西北旺永靓家园住宅项目,成为中铁六局第一家进军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企业,开启了该局对于空白领域的探索。短短3年多,建安公司在装配式住宅领域实现了6亿元到15亿元的市场突破。

        上下求索    抢抓行业风口

        装配一词最早使用于机械领域,沿用到建筑领域,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把在工厂预制好的各个部分在现场进行直接组装而成的建筑。因为不需要在现场进行大规模施工,所以环保与节能就成为了装配式建筑的两大特点。

        北京作为首个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装配式建筑企业可谓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建安公司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张永煜说:“想要开拓装配式建筑这一全新市场领域,我们就要不断摸索、学习,在深化设计、塔吊选型、现场布置等关键部位与环节总结提炼出一整套技术方案和管理经验,为建安公司在装配式施工领域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建安公司承揽的首个装配式工程——北京市西北旺永靓家园住宅项目建设任务中,项目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邀请装配式建筑专家来项目部指导工作,并积极向有装配式住宅施工经验的单位参观交流。从无到有地摸索,不停地打磨推敲,最终形成了一套符合项目特点的技术方案。

        攻坚克难    突破技术关卡

        “第一次接触装配式结构体系,所有施工环节都需从零做起,边学边干,面对着巨大困难与严峻挑战,在工程建设之初,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看图纸、学规范到凌晨一两点。”西北旺永靓家园项目总工石林回忆道。

        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在寒冷的冬天施工会带来不少难度,尤其是装配式建筑这种对于灌浆要求较高的工程。为此,建安公司的“石林创新工作室”研发出低温高强度灌浆料后灌浆施工工艺,有效减小了天气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解决了装配式建筑在冬季施工的难题,在缩短工期、节约保温材料的同时保证了装配式施工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该项技术目前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此外,相比传统现浇混凝土住宅,装配式住宅最大的特点是存在转换层,项目部第一次接触转换层的时候对施工工艺和流程都不太了解,经过不断地学习与摸索,通过采用定位钢板等工装设施控制预制构件吊装校核与调整,严格控制转换层预埋钢筋施工精度,将施工速度从20天/层提高至7天/层。

        开拓市场    机遇带来发展

        经过西北旺永靓家园项目的试水,建安公司一鼓作气,中标门头沟诺德彩园、门头沟货场等装配式住宅工程,进一步探索装配式施工工艺和管理经验。

        “门头沟货场住宅工程是北京铁路局首个装配式住宅工程,也是铁路职工经济适用房的民心工程。结合已有的装配式建筑经验和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对于施工方案和现场管控做出了进一步优化。”门头沟货场装配式住宅工程项目书记贺建坤介绍。

        在机械配置的选择上,工作人员对塔吊和室外施工电梯的布置进行优化:从塔吊的附着位置、楼层高度、构件重量、臂端起吊重量等方面着手,同时根据现场场地、道路、群塔高度以及与相邻标段交叉作业等方面考虑塔吊高度、大臂长度、构件运输卸料点和存放场地等因素,尽可能减少塔式起重机数量,提高机械利用率。项目原计划8台塔吊,经过前期策划和计算,决定将2栋8层住宅楼和1栋21层住宅楼共用2台塔吊,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适当延长这2栋楼层较低住宅楼的施工工期,从而减少塔吊租赁费用,同时根据现场条件增加1个施工出入口,从而增加卸料点,提高塔吊利用率;在考虑了电梯规格、空调板净间距、轿厢位置等因素后,项目的室外施工电梯采用了轿厢翻板和电缆线安全滑触线作法的形式,避免了电缆线受风速导致大幅度晃动的情况,保证安全性的同时也节省了电梯外防护架的搭设和租赁费用。

        3年多的时间,建安公司在装配式住宅领域实现了6亿元到15亿元的市场突破,施工速度和施工品质得到市场进一步认可。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建安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将在打造中铁六局建安公司专业化房建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立足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积极探索EPC等发展新模式,推动科技创新、精细化建造、智慧工地等核心竞争力,秉承打造一流品牌企业愿景,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工程,实现更加快速、安全、高效、智能化的建造方式,不断向国内优秀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迈进,更好地服务客户和造福首都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