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代康伟                      ■市国资委宣传工作处/供图

        多年坚守,让追梦新能源深深融入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代康伟的基因,成为了她心中永不褪色的信仰。敢于担当、攻坚克难,让她离舞台中央越来越近,最终成为北汽新能源“三电”技术的领头人。

        2008年,新能源汽车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初出茅庐的代康伟在北汽福田成为一名新能源汽车研发队伍里的新兵。没有成熟的合作伙伴,没有成熟的经验参考借鉴,没有关键核心的技术,没有良好的产业支撑……面对研发路上的重重困难,代康伟和团队成员没有畏惧。“现在想起来,那是一段最有挑战、最刺激的经历。”代康伟说。

        2013年,代康伟加入了北汽新能源,专注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三年打基础,三年上水平,三年成规模”,北汽集团针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使命和意义,清晰明确。代康伟废寝忘食,一边思考如何解决领域最前沿的研发问题,一边手把手地指导团队做开发,终于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三代动力电控产品平台开发工作。产品搭载车型自投入市场销售以来,覆盖私人市场、分时租赁、出租汽车、微公交、驾校用车、政府机关单位以及物流用车等多个领域。

        2015-2017年,代康伟带领攻关团队又开启打造第三代三电电控产品之路。当时整个工程研究院在功能安全领域都缺乏有相关专业的人才,而该项目要求在零技术基础上将传统经验的五年周期缩短至两年半内完成,并且要做到行业领先、与国际一流整车厂比肩,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代康伟迎难而上,积极协调资源,高效推进;团队成员牺牲了无数休息时间,协作互补开展工作。

        经过两年艰难攻关,终于在2017年6月获得德国TUV颁发的“ASIL D等级”功能安全流程认证证书。同年12月,代康伟团队开发的动力电控产品又获得“德国TUV颁发的MCU、VCU和BMS功能安全产品ASIL C级认证证书”,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在电动化领域完整自主掌握功能安全产品及流程技术的整车厂;所研制的三电电控产品也成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电控部件提供主体,有效保障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示范推广。

        为了满足客户对高续航里程产品的急切盼望,代康伟决心带领团队瞄准高能量密度、高热管理性能和高安全性能等核心性能,对电池进行迭代性开发。目前,系统级能量密度已达180wh/kg,续驶里程已超600公里。电池验证体系的完善,电池核心数据的变化……所有成果的背后,都浸透着代康伟和电池开发团队的心血与汗水。零下30℃的内蒙古牙克石,代康伟亲眼见证了车辆顺利进行冷启动、全天候动力电池低温加热、空调制热除霜以及在冰雪条件下整车20%爬坡、加速、制动。几乎每年,代康伟都要亲自去高温高寒试验现场做评审验收,亲自把关测试效果,千锤百炼只为解决低温环境下的电池技术痛点。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代康伟带领电池团队对极限工况开展了大量研究,多项发明技术,不仅降低了碰撞时的冲击力,也确保了在碰撞下能够及时停止动力输出并切断高压电源,保障驾乘人员安全。通过极限安全验证,北汽新能源的产品可以提供长达30万公里的可靠品质保障。

        在电驱动领域,代康伟牵头完成自主研发的高性能一体化电驱总成,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连续两年获得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最高奖项。目前研发完成的第三代电驱总成技术,集成了多项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电机功率密度1.63kW/kg,优于美国能源部2020年规划目标1.6kW/kg指标,电机系统最高效率超过95.6%。目前自研一体化电驱总成应用超过20万套,成为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集成式电驱总成应用案例,带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技术升级和发展。截至2019年10月,北京新能源一体化电驱总成直接销售额接近40亿元,同时系统降低能耗每年为国家降低碳排放20万吨。

        “甘将热血洒春秋,构筑科技强国梦”,代康伟兢兢业业,平均每天工作13小时,为身后团队照亮前行路,为核心技术创新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事业保驾护航。

 (市国资委宣传工作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