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杨燕波                ■市国资委宣传工作处/供图

        从以前的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到如今的门庭若市、人头攒动,在杨燕波的带领下,新奥工美完成了华丽蜕变。

        2016年以来,受整体经济环境低迷和电商冲击影响,工艺美术零售业如临寒冬,新奥工美自开业以来,一直处在“售不抵租、售不抵工资”的窘境,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杨燕波对周边环境深入调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后区定型”,即:打造美食街的大胆构想。

        “但房产最初规划并未按餐饮设计,我们自行对上下水、排烟进行改造,并开始小范围尝试。随着餐饮商户逐步增多,瓶颈也出现了——配电增容。房产是按商业零售设计的,难以满足餐饮业大量的用电需求。”杨燕波介绍,为了防止形成规模后对本区域大物业餐饮业带来冲击,大物业以业态不符和园区电力超负荷为由拒绝了增容申请,他凭借一股子韧劲儿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一次次奔走游说,磨破了嘴皮,勉强争取到一部分用电,同时,又通过对自身电力进行合理分配,最终突破了这个瓶颈。

        招商团队在他的带领下,为了第一时间捕捉信息、对接客户、洽谈项目、签订协议,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到2016年9月,随着最后一单合同的签订,出租率100%的目标实现,餐饮商户不仅极大程度上汇聚了人气,更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年初,工美集团与北京电视台携手共同打造春晚首个衍生品“春碗”。此款衍生品是纯手工制作,器型与以往的造型相比有一定难度,那段时间杨燕波每天奔波于单位和制作厂家之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赶在录制前期完成了样品制作,并在年后全力推进“春碗”项目。截至目前,工美集团已连续4年打造“春碗”品牌,“春碗”和工艺美术特别是燕京八绝互相借势宣传推广,将历史文化的厚重与文创衍生品的收藏价值相结合,从工艺跨界到品牌心智的塑造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杨燕波带着一个老工美人的责任担当,带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奋笔疾书,写下了《遥祝武汉 匠心奉献 支持抗疫阻击战工艺活动倡议书》,在全国工艺美术界率先倡导发起艺术抗疫公益活动。他倡议,广大工艺美术界的工匠和艺术家们要以艺术的力量,创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用工匠精神与艺术担当,振奋民族精神,坚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念,凝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以文化的力量助力战“疫”。

        杨燕波还将珍藏多年的一幅长达50米的丝绸长卷《老北京风貌》捐赠本次公益活动。他说:“在举国上下共同抗疫时刻,通过这件作品把我们的爱传递出去,为抗击疫情尽自己的绵薄心意。”在他的感召下,全国100余位艺术家积极响应,182件饱含深情的匠心美作,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疫画卷。

        2021年,“艺述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工艺美术精品展”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如期启幕。揭秘展览幕后,杨燕波在工美集团党委领导下,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策展工作当做博物馆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他多次主持召开专项会议,成立工作组,就展览筹备工作作出全面研判、全面部署、统筹安排展览组织实施,组建人员队伍,明确职责分工。同时,杨燕波带领团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展陈大纲撰写,梳理策划脉络,设计参观动线图,确定展览规模等一系列工作。

        为进一步丰富展品内容,扩大展览辐射面,博物馆面向各单位及社会各界征集红色题材作品、图片、图书、文献等展品资料。面对成堆的征集藏品和资料,杨燕波亲自上阵为每一件展品把关,有针对性的挖掘特色展品,广泛征求专家意见,以确保呈现出展览最佳效果。

        历经展览方案一次次推翻重组,展品一次次调整,讲解词一遍遍梳理,杨燕波身体不堪重负,旧病复发,但他依然在病情得到控制后迅速返回岗位主持大局,彰显了一位老党员的勇敢坚毅和责任担当。

 (市国资委宣传工作处/供稿)